日本新年號背后的中國含義

2019年4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了新年號——“令和”。與“明治”、“昭和”、“平成”等年號相比,這是一個沒有太大政治抱負的年號。新年號的公布也打破了過去超過15個世紀的慣例:這是第一個并非出自中國古代典籍的年號。

責任編輯:姚憶江

2019年4月1日,在日本東京,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日本的新年號“令和”。 (新華社/圖)

2019年4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了新年號——“令和”。與“明治”、“昭和”、“平成”等年號相比,這是一個沒有太大政治抱負的年號。新年號的公布也打破了過去超過15個世紀的慣例:這是第一個并非出自中國古代典籍的年號。

在發布會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解釋,新年號“蘊含了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并成長的意思”。

新年號公布后一個月的5月1日,作為現任天皇的明仁將會退位,傳位于皇太子德仁。在戰后的74年間,日本人先后經歷了蓬勃向上的昭和時代、個人主義的平成時代,如今“平成”將逝,“令和”來臨。

首個并非出自中國經典的日本年號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實行“大化改新”,全盤仿效中國唐朝的制度,同時“大化”也成為了日本的第一個正式年號。自“大化”至“平成”,日本共歷經247個年號,其中全部都出典自中國“四書”、“五經”等經典著作。

在世人比較熟悉的幾個日本年號中,明治維新的“明治”出自《易經·說卦傳》的“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

抗日戰爭期間的“昭和”出自《尚書·堯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最近30年的“平成”出自《史記·五帝本紀》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以及《尚書·大禹謨》的“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

然而“令和”卻破了之前1500多年的慣例,首次并非出自中國經典。據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稱,新年號“令和”的典故出自日本詩歌集《萬葉集》,其句為“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即使在新年號尚未公布之時,外界便已經有風聲透露,首相安倍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