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家和第一次世界大戰

怎么保障100萬匹馬每匹每天15至60升的飲水量?怎么使躲藏在戰壕中的無數士兵免于泥濘的困擾?以地質學家的眼睛審視這場戰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學科,特別是對水的管控,在這場戰爭中起著多么關鍵的作用。事實上,地質學影響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整個過程。

責任編輯:朱力遠

1917年1月4日,在索姆河流域的拉莫特-昂桑代爾(Lamotteen-Santerre),在一片泥濘當中,多虧了有消毒水箱,一位士兵才能把他的水壺裝滿水。 (環球科學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4月4日《南方周末》)

怎么保障100萬匹馬每匹每天15至60升的飲水量?怎么使躲藏在戰壕中的無數士兵免于泥濘的困擾?以地質學家的眼睛審視這場戰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學科,特別是對水的管控,在這場戰爭中起著多么關鍵的作用。事實上,地質學影響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整個過程。

1914年8月,德軍在比利時展開了閃電般的推進。軍隊穿越了佛蘭德斯北部地區,那里低洼的平原上遍布著運河與水道,一條沙丘把它們與北海分開。比利時的軍隊艱難地抵抗著。10月21日,當德軍迫近紐烏波爾特時,作為最后的手段,比利時人決定放水淹沒平原。他們打開了舊伊瑟河上的閘門,河水從這里傾瀉到4平方千米的河流洼地中。隨后,在29日夜間,比利時士兵騎著自行車聚集到德軍前線附近,打開了這里的幾處水閘。很快,50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淹沒,阻擋了德軍的進攻路線,士兵們在周圍挖好的戰壕也無法使用了。

紐烏波爾特的失敗引起了德國軍方工程師的注意。很快,他們就明白了水文地質學知識在這場戰爭中的重要性。事實上,地質學影響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整個過程。像過去一樣,戰爭伊始,地形就決定著運動戰的進程——要占據制高點以便筑壕固守,或者將炮兵布置在利于控制河流這一天然屏障的地方。

但直到1914年的秋天,地質學,尤其是水文地質學的作用才真正顯現了出來。當時,因為此前從未出現過的炮兵力量,戰事穩定下來,戰爭轉化為了陣地戰。這并不在戰略計劃當中,且導致了許多新的制約因素的出現,例如水和物資的供應,庇護所和戰壕的修建,以及對地下土層的探究。也因此,地質學家們第一次因為他們的職業而在戰時受到征召。以地質學家的眼睛審視這場戰爭,我們可以看出,這個學科,特別是對水的管控,在這場戰爭中起著多么關鍵的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無論是挖掘地道,還是構筑地下工事,都需要用到地質學知識。這次戰爭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持續而密集的炮彈轟擊,經常對軍事工事造成巨大破壞,而尋找更好的地方修建防御工事,也需要地質學家的指導。 (環球科學供圖/圖)

士兵的飲用水

1914年末,隨著戰事陷入僵持,現存的水井再也無法滿足士兵和馬匹的飲水需求,并且地表水也被污染了。然而,每匹馬平均每天要消耗15~60升水,而法國軍隊動員了上百萬匹馬。英國軍方預計,他們的遠征軍(1916年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