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灌河:被套牢的蘇北村莊,被放大的化工致富
“那些先富起來的佼佼者,是早期‘化工改變命運’最具說服力的成功樣本?!?/blockquote>發自:江蘇連云港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1年2月14日,灌河對岸是江蘇省連云港的化工園區。
(本文首發于2019年4月4日《南方周末》)
過去十幾年,董溝村就這樣夾在兩片園區中間,兩岸工廠從無到有,從開到停,村民進城又返鄉,灌河水由清變濁,河口偽虎鯨去了又回。
“那些先富起來的佼佼者,是早期‘化工改變命運’最具說服力的成功樣本?!?/p>
72歲的江蘇連云港董溝村農民劉成生放下噴灑農藥機,走向幾棵未開花的桃樹。他彎腰撿起一顆桃核,比劃了一下大小,“幾年前這核比現在大多了”。
一聲嘆息,緊接著是沉默。這片原本肥沃的農田上,劉成生記憶中那個綠水環繞、桃花盛開的畫面至今沒再出現。
劉成生念過私塾,頗有點文化,在這兒生活了一輩子。村民見到他,都敬稱一句“老先生”。
他所在的堆溝港鎮屬連云港灌南縣轄下,離縣城如此之遠,即使開車也要一小時。心理上的距離更遠,堆溝港人身上常帶著一種特殊的刺鼻氣味,到了縣城,還沒走到人前,遠遠就能聽到一句,“堆溝來的”。
灌河兩岸,黃海之濱。十余年來,化工廠魚鱗般密密生長在這里。堆溝港鎮,就在這片魚鱗之中。
2019年3月27日,從縣城去往村莊的公路上很容易就會注意到,兩旁的桃花漸漸散亂,樹葉愈發稀疏。
這不僅是提醒人們進入了“化工城”,還揭示了另一個信號,那里的環境確實存在危機。這種危機長期被忽視,直到近兩年方有好轉。
被忽視的還有安全。3月21日,灌河對岸的鹽城陳家港一串巨響,沖擊波震垮了門窗、房屋,以及人們的安全感。
然而,當人們終于從快速擴張的化工業帶來的發展中幡然醒悟,決意“不要污染的GDP”,卻發現做起來也殊為不易。
招商引資內有乾坤
劉成生逐河而去,穿過一片灌木和枯樹,翻過一條一米來高的荒田埂,視野豁然開朗。灌河在眼前一路向東,灌入黃海。他停住腳步,指著對岸,那里是位于陳家港的江蘇響水生態化工園,“3·21”爆炸事故發生地。
身后不到兩公里,則是連云港化工產業園。
過去十幾年,董溝村就這樣夾在兩片園區中間,兩岸工廠從無到有,從開到停,村民進城又返鄉,灌河水由清變濁,河口偽虎鯨去了又回。
村民王同的家在董溝村靠灌河的一處溝里,十幾年前殘破得搖搖欲墜,灶房屋檐老往鍋里掉灰。全家四口人守著幾畝土地艱難度日。
“饑腸轆轆是常有的事,”王同回憶,“家里沒錢供我讀書,早早就下地干活?!蹦莻€年代,身處江蘇發展洼地的蘇北農民,最羨慕去蘇南打工的人。這意味著更多的收入。
很快,王同的艷羨成真。21世紀頭十年,蘇南地區環境污染嚴重,不得不強力治污?;S或關閉或遷往外地,蘇北成了一個主要的轉移點。從2003年起不到五年時間,連云港、鹽城、南通三市臨海14縣快速引進化工業,將之作為發展經濟的優先選項。
這波轉移潮中,灌河兩岸地區接收了不少企業,其中包括江蘇江陰周莊鎮倪家巷村的一家化工廠。這就是“3·21”爆炸事故中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廠不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