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中國(080717網絡版)
國際社會中有兩個中國形象,一個是媒體偏愛的“怪異的中國”,即“有可能破壞現有秩序的中國”,另一個是四川地震展現的“變化著的中國”,即“靠近國際標準的中國”。但國際社會最需要了解的是“實實在在的中國”。
責任編輯:史哲
◆外媒可以進駐天安門廣場了
新加坡《聯合早報》,7月14日,邱震海
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之際,中國官方幾個舉動引起外界關注:首先是7月9日,中國政府與國外轉播商達成協議,允許擁有奧運轉播權的外國電視媒體在包括天安門廣場在內的地區進行現場報道和直播;其次,主管意識形態和宣傳工作的政治局常委李長春表示,中國政府不擔心負面報道,中國將以開放心態迎接國際輿論,好壞由人評說;第三,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表示,平安奧運是北京奧運成功的最大標志,也是展示中國國際形象的最好機會。三項消息組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在北京奧運日益臨近之際,中國官方正在逐漸調整原有的心態和思維方式。與之前稍有不同的是,北京現在既不回避自身存在的問題,也不再承諾難以做成的事情,以坦誠、透明和真實示人,這樣反而有利于中國與國際社會的互動。“平安奧運”,的確是一個最人性的目標,但“平安奧運”之外,中國是否也能實現“開放奧運”,則是另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