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游客眼中的臺灣
首發團注意事項:持不同政見者的宣傳材料不要接;政治敏感處照相要躲開,不要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下照相;要維護大陸風范,別躲躲閃閃……
責任編輯:鄧科 郭力
7月14日,張秋楓告別臺灣,回到北京。他剛從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退休,是首批赴臺的游客之一。“我想去看看當年的國民黨老兵。”她說。59年前,解放軍南渡長江,張秋楓的舅舅死于國民黨軍隊的槍口之下。
今年2月,臺灣“大選”結果尚未揭曉之時,張秋楓就去海峽旅行社跑了一趟:報名。“我覺得馬英九能當選,當選后旅游會開放。”她如此猜想。果然,馬英九上臺后,包機直航、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順勢而下,兩岸在6月13日便正式簽署了協議。6月底,張秋楓被通知入選赴臺旅游的首發團。
張秋楓所在的首發團,旅游的第一站就是眷村,也就是1949年內戰失利的“國軍”及其眷屬們在臺灣聚居的房舍群落。歷經一個甲子的歲月,那些老兵也已年邁,大多或遷走或離世,只留他們的后代維持著眷村的日常運轉。
“七八間老房子看上去有些破敗,還擺著老兵們的生活照片,算是個紀念。”張秋楓說。在眷村,還有兩位老人在向游客講述往日的故事,“他們提到抗日戰爭,但在講到國共內戰時他們說:那段歷史咱們就別提了。”
“兩軍相戰,所有的老兵都一樣,都不容易。”現在,張秋楓已沒有仇恨。
各有各的自豪
張秋楓的航班在臺北落地后不久,首都師范大學地理老師班武奇與新奧特集團顯示屏公司副總經理柳靜等另一批大陸游客也緊隨而至。7月4日晚上,大陸赴臺灣首發團的750人在臺北圓山飯店參加歡迎晚宴。晚宴上觥籌交錯,有雙方主司旅游的官員講話,也有傳統的舞獅和民族歌舞。
后一日,環島旅行正式開始:臺北出發,沿西線往南至臺中,然后到達臺灣南部最大港口城市高雄,再由最南端的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