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落戶難、農民不愿進城 發改委新政將解決這些問題
拿到一線城市戶口,是不是更容易了?
33歲的馬岳(化名)已在北京安家生子,但數年前落戶北京的經歷,讓她記憶猶新:“為了進入那家錄取就有北京戶口的企業,我在那里實習了很久,千辛萬苦PK掉了競爭者,拿著很低的收入?!?/p>
時過而境未遷,如今想獲得幾大一線城市的戶口,難度似乎更大了。相對而言,應屆畢業生落戶難度最小,但他們需要付出的“代價”是,拿較低的月薪,必須在解決戶口單位工作滿一定的年限,以及提前離職須支付高昂的違約金。
不過,即便是超大特大城市,落戶政策也開始松動。
4月8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19 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以下簡稱《重點任務》),明確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按照《重點任務》,要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取得決定性進展,實現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均提高1個百分點。
但是,一個矛盾現象出現了,一邊是部分大城市一戶難求,另一邊卻有許多人不愿進城落戶。
落腳城市的時代真正到來?
城市戶口的魅力在哪里?
除了歸屬感,以北京為例,一紙戶口還意味著不用連續交五年社保和個稅就能擁有的購房和搖號買車資格,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在京參加中高考的權利。
此前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要嚴格控制?!吨攸c任務》中的最新表述是:超大特大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戶規模。
按城區人口計算,超大城市包括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特大城市包括杭州、武漢、南京、成都等“新一線”城市。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葉裕民告訴記者,這是針對超大特大城市戶籍管理制度大幅度的改革和開放,讓流動人口真正在城市落腳,是實現城市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前提。超大特大城市的勞動力隊伍50%以上是非戶籍人口,如果讓他們在城市中穩定發展,不再流動,有利于提高城市勞動力整體素質,也是城市產業的結構升級過程。
前幾日,杭州出新規規定,??萍耙陨显诤脊ぷ骼U納社??芍苯勇鋺?。更早前,石家莊出臺新政允許零門檻落戶。不少特大城市早已開始對人才的爭奪,超大城市廣州、深圳也在放寬落戶條件,但京滬的落戶條件依舊十分嚴格。
未來,京滬落戶是否會松動?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認為,從趨勢上來講肯定是有可能的。從戶籍制度改革的角度來看,人口越來越自由流動,土地建設用地指標、中央轉移支付跟吸納外來人口,特別是農民工群體的數量是掛鉤的,這是改革的大方向。從北京上海自身的發展角度來看,城市也需要不同技能的勞動者。
除了上述針對超大特大城市的政策外,國家發改委還要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并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目前,已有不少城市響應了號召。石家莊已經全面放開城區、城鎮落戶限制。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Ⅱ型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各類地級市后續政策會完全放開。針對Ⅰ型大城市的政策,或許意味著在后續類似大中專院校畢業生落戶方面,不僅不會設置障礙,還可能會給予各類鼓勵措施,如購房、租房補貼等。
據記者了解,比較有代表性的Ⅱ型城市,包括???、銀川、珠海等,Ⅰ型城市則包括濟南、廈門、長沙、大連等。在Ⅰ、Ⅱ型城市中,有不少的省會城市。大量城市繼續放寬落戶條件吸引人才,是可以預見的。
農民不愿進城有何后顧之憂?
推動人口進城落戶的進程早已開始。
2016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就曾印發《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但業內人士表示,進展可能未如預期,因此2018年10月國家發改委對落實情況開展督查工作。
一邊是大城市落戶難,一邊是許多人落戶意愿不高,問題出在哪里?
據記者了解,許多農民不愿進城落戶,而農業轉移人口又是加大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重點。原因在于,農民擔心在農村權益的保障問題,如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等。
3月1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公開表示,現階段農民進城落戶定居,是否放棄承包的耕地、草地、林地和宅基地,必須完全尊重農民意愿,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葉裕民告訴記者,目前還有一些居住在大中小城市郊區的人不愿進城落戶,因為他們既能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務,又能享受到農村戶籍權益,在城鎮化過程中要尊重他們的落戶自主意愿,形成人口在城鄉間的自由流動。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初始訪談愿意落戶的不到30%。因為他們不知道落戶城市意味著什么,不知道戶口有什么用,又沒有住房,孩子又不能上學,干嘛落戶。一旦跟他們說落戶能享受住房、教育、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落戶意愿就上漲到了70%。大部分跨省流動進入大城市、超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落戶意愿很強烈?!比~裕民說。
因此,在《重點任務》中,推進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是重中之重,包括2019 年底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擴大公租房和住房公積金制度向常住人口覆蓋范圍等。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