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靜寧寺
在靜寧寺這五年,是我告別少年走向青年的人生黃金歲月。
責任編輯:朱又可
楊犁在靜寧寺讀書時的照片,攝于1939年。
(本文首發于2019年4月11日《南方周末》)
1938年初秋,我流浪一年多以后在湖南一個難民所里棲身。聽說某公費中學招生,就跟幾位難友徒步二三百里路去應考。這個學校就是當時在邵陽桃花坪的東北中學。我考入初中一年級,上課不到一學期,戰局緊張,學校就開始西遷了。沿資江順流而下,進入湘西,橫穿貴州,到重慶集中時,已是1939年夏天。這時才聽說,我們新校址是一座大廟,名叫靜寧寺。
我們已在湘黔川荒野中奔波跋涉近半載,一路之上有時十多人擠在一條小船里,有時碰到好心的卡車司機,也能帶我們行一程,但大部分時間是辛苦自己的兩條腿,旅伴們都說是最牢靠的11號車。途中睡的是稻草通鋪,身上都長滿虱子,衣服夾縫里虱蟣子一窩又一窩,巴不得快點有個安身之所,來一番大掃除。一座破廟也罷,幾間草棚也罷,新校是什么樣子沒有人關心。最后那一天,老師說,今天要趕到靜寧寺,全都精神抖擻,半夜三點鐘就燃起火把上路。到自流井,太陽還挺高。日落時分,就已經遠遠看到靜寧寺的寶塔和閣樓的尖頂了。
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破廟,竟然是一座宏偉壯觀的寺院??床灰娛裁捶鹣?,大殿回廊中殘留著菩薩像座基。各處粗略參觀一陣,人人驚嘆不絕。走著說著我才知道,我們這一千來人的學校只占用了寺院的一半,另一半還有一所中學,叫東北中山中學。這一天我們徒步走了一百四十里,看到這一切,興奮得全都忘記了疲勞。
到1941年,東北中學高中并入三臺的十八中,初中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