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缺,風險大,價格高
從2015年開始,十余個網約護士平臺上線,引發了一波創業小高潮。但多點執業、醫療風險、收費高昂等問題始終困擾這一業態發展。三年多過去了,網約護士一直不溫不火。2019年2月,網約護士開始在全國6省市試點,但擔憂和爭論依然未決。
責任編輯:何海寧
網約護士平臺的兩方,護士和消費者都各有擔憂。
(本文首發于2019年4月11日《南方周末》)
從2015年開始,十余個網約護士平臺上線,引發了一波創業小高潮。但多點執業、醫療風險、收費高昂等問題始終困擾這一業態發展。三年多過去了,網約護士一直不溫不火。2019年2月,網約護士開始在全國6省市試點,但擔憂和爭論依然未決。
臨睡前,周雨傻眼了,85歲的外婆把鼻飼管拔了。
2019年2月底,周雨外婆出院后一直在家調理,必須插著鼻飼管輔助進食。她的身體極度虛弱,輕輕挪動一下,渾身骨頭都散架似的疼,根本禁不起去醫院折騰。
周雨想起了住院時有人提過的網約護士服務。3月4日,她選擇了一款下載量較多的App——泓華醫療,完成注冊和身份認證后,上傳了病歷證明,預約護士第二天早晨上門。
按照2016年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的數字,像周雨外婆這樣失能、半失能老人,全國約有4063萬,占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近兩成。
早有人看到了市場需求。從2015年開始,十余個網約護士平臺陸續上線,引發了一波創業小高潮?!耙绘I呼叫、護士上門”,這種服務也因此被戲稱為“滴滴打針”。但多點執業、醫療風險、收費高昂等問題始終困擾著這一業態發展。三年多過去了,網約護士一直不溫不火。
2019年2月1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6省市被選為“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
如今,試點已兩月有余。但即便有了政策加持,不光是周雨們,醫療界對于網約護士的討論和擔憂從未停止。
一款網約護士App的一些服務項目。目前此類上門服務收費均比較貴。
需求龐大,護士稀缺
2019年3月7日晚十一點多,下單不到十分鐘,周雨就收到了“接單成功”的提示。很快,一位男護士來電,卻執意要求比預約的時間早到兩個小時。
周雨不解:“既然你沒時間,為什么還要接單?”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