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找不到農民干農活”引發的思考
一位村干部反映,他的村里有1300個勞動力,但有1100個人在外打工、經商或辦廠。在家的200個勞動力中,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只有30人,且沒有30歲以下的年輕農民。
責任編輯:陳斌
一位村干部反映,他的村里有1300個勞動力,但有1100個人在外打工、經商或辦廠。在家的200個勞動力中,真正從事農業生產的只有30人,且沒有30歲以下的年輕農民。
農民務農收益低,不僅是因為人均耕地少,流轉體制沒有跟上,還存在產業規模小、產品落后、精加工缺乏等傳統農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圖為一處田園景色。
近日,筆者在調研春耕生產情況時,一位種糧大戶反映,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找不到農民干農活。
見我一臉疑惑,他解釋:“現在在農村務農的人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一方面,他們年老體衰,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我們請他們做事也有顧慮,萬一他們有個三長兩短,那我們一年就白干了?!?/p>
另一位村干部也反映,他的村里有1300個勞動力,但有1100個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