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擁有一顆巨大的心靈

“當他的筆記出版后,和美國讀者相比,中國和日本的讀者會有更深刻的共鳴。這也是我來到這里的原因,我能感受到未來這里將有一大批讀者”

責任編輯:周建平

“當他的筆記出版后,和美國讀者相比,中國和日本的讀者會有更深刻的共鳴。這也是我來到這里的原因,我能感受到未來這里將有一大批讀者”

1981年,美國紐約,演員馬特·塞林格。他是杰羅姆·大衛·塞林格的兒子

馬特·塞林格 (Matt Salinger) 今年59歲了。他的父親J·D·塞林格59歲時,他還是個18歲大男孩,有著霍爾頓式的迷惘與不安。

彼時,馬特剛從法國交換學習歸來,想未來走外交道路,卻經歷了一次幻滅的暑期實習。后來他去了紐約,也許是繼承了父親的天賦,他對演戲產生了興趣,最終成了演員、制片人。1990年,這個身材魁梧、碧眼卷發的小“塞林格”還主演了《美國隊長》。

2019年3月,為了紀念塞林格百年誕辰,馬特作為塞林格基金會負責人首次來到中國,并在五座城市公開談論父親及其作品。據其介紹,今年10月,他還將和紐約公共圖書館合作籌備父親的展覽,展出塞林格的手稿、信件、照片及個人物品等。

馬特六歲時,塞林格與妻子克萊爾離婚,此后塞林格每周接他放學兩次,馬特在父親的農場過夜。馬特回憶,塞林格不太在意他的成績,更關心他在學校學到什么,老師如何。一次,塞林格突然發問:“你的老師是只有知識還是真正有智慧?”

當時尚不理解“智慧”含義的馬特被問得張口結舌,但卻隱約感覺到知識與智慧的不同。塞林格后來告訴他,“你應該在其他地方尋找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從學校老師或者父母那里獲取知識?!?/p>

不同于姐姐瑪格麗特,馬特對父親塞林格有很深的情感,他眼中的塞林格睿智、溫暖,無論他的電影有多糟父親都會認真給出建議,父子倆會討論劇本和演技,還是一起觀看橄欖球和滑雪比賽的老友。

2011年,塞林格去世一年后,馬特開始整理父親的筆記和遺稿。他沒想到,在父親工作室一呆就是八年,整理的材料多是老式安德伍德打字機的紙頁,還有塞林格將一張紙裁成八小份的速寫、隨想,其中主題五花八門,有些很整齊,有些卻散落一地。這些都是塞林格“隱居”后每天寫四五個小時,并維持了近70年的寫作素材。

工作量巨大,馬特還沒有考慮素材會以什么形式編排、出版,他沒有雇傭秘書或助手,錄入電腦全由他一人完成。為此,他準備了三個硬盤備份,每個都有復雜加密。這八年,他不得不擱置自己的工作,有時甚至需要去拍電影為出版工作籌備資金。

馬特表示,整理素材時,他仿佛在和父親持續對談?!拔液芏嗯笥言谶@個年紀,他們的父母已經十分虛弱,或者已經離開了。但我的爸爸沒有,他沒有離開,對我而言,他一直沒有離去?!?/p>

身為塞林格的兒子,我感到榮幸

人物周刊:1998年你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表達了身為塞林格兒子的困擾,不希望多談父親,但今年接受《衛報》采訪,你說整理父親的遺稿是最有意義的事,“大部分我拍的電影都不值一提?!边@20年間你對自己作為塞林格之子的身份認知有何變化?

馬特·塞林格:很好的問題!其實,塞林格兒子的身份一直都沒變,但我對他的認知可能更深也更復雜了,身為塞林格的兒子,我感到榮幸,但我從來都不想做他的代言人,我希望有自己的身份和事業,我也確實做到了,并且一直在努力。

說到面對外界的變化,今年比較特殊,因為是我父親的百年誕辰,部分文章、書籍和電影里的所謂“權威”談論他時說了些十分荒謬的東西,我覺得對于他的讀者而言,如果不去回應、更正這些就太不負責任了,真正了解他的人,包含我在內,可能只有三四個,所以我接受了《衛報》采訪,希望澄清某些事實,人們讀到看到的那些離真實的塞林格很遠,都是些猜想、謊言或囈語……我的父親敏感、有趣、關愛他人又富于冒險精神,我很幸運,成長中有這樣一位父親,這和他是名人無關。

今天我坐在這里,因為2019年不僅是塞林格百年誕辰,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譯林創辦30周年,我覺得這是個來中國的好時機,況且譯林出版社出版了一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