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桑奇:“大國囚徒”的七年奇幻之旅
阿桑奇,被視為美國的“國家公敵”、“讓美軍最害怕的男人”,一度被視為檢測西方新聞自由邊界的風向標,如今,他成了大國政治的棄子。
責任編輯:姚憶江
阿桑奇,被視為美國的“國家公敵”、“讓美軍最害怕的男人”,一度被視為檢測西方新聞自由邊界的風向標,如今,他成了大國政治的棄子。
常人無法想象,一個并未被囚禁的人,是如何在房間里度過漫長的7年。雖然寸步不出大使館,至多只能在二樓的白色雕花陽臺對外發表講話,但他始終牢牢抓住互聯網賦予他的權柄,將互聯網給予個體的影響力發揮到極致。
2019年4月11日,在英國倫敦,“維基揭秘”網站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坐在警車上。
戴上手銬,他佝僂著腰,跌跌撞撞地被六七個倫敦警察硬生生地架出厄瓜多爾駐英大使館,這個他7年來寸步不離的地方。
鳴著尖銳警笛的倫敦英國警車挾他而去,發生在2019年4月11日的這一幕,隨著現場視頻的曝光,讓這名以曝光美國丑聞聞名世界的“維基解密”創始人的命運,牽動人心。
阿桑奇,被視為美國的“國家公敵”、“讓美軍最害怕的男人”,一度被視為檢測西方新聞自由邊界的風向標,如今,他成了大國政治的棄子。
對比7年前的影像,人們發現,那個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黑客領袖已判若兩人。被捕的阿桑奇面容憔悴,絡腮胡子垂到胸口,發須皆白,發際線后移,體型肥胖而臃腫,盡顯老態,看上去不像47歲的樣子。
厄瓜多爾大使館曾給了他7年的安全感,幫他擋掉橫加的牢獄、引渡甚至死刑,如今,連這處避難所也要把他掃地出門。
他被厄瓜多爾現政府視作是前政府留下的外交包袱,這個以熱帶雨林和火山、香蕉而聞名的“香蕉之國”,也由此卷入一場大國博弈。英國《衛報》評論稱,顯然,現總統莫雷諾把阿桑奇當成“改善厄瓜多爾與美國關系的障礙”。紐約都靈資本首席經濟學家羅德里格茲認為,厄瓜多爾政府此舉“看上去是和美國的政治交換條件”。
在暴力面前,掙扎是徒勞的。視頻中,在警察的扭送下,阿桑奇艱難地豎起手指,高喊“英國必須抵抗(美國)”(“UK must resist!”),反抗著被逮捕的命運,他身旁數米外,大使館路邊的鐵欄桿上懸掛著橫幅,“釋放阿桑奇——真話會讓你得自由”,這是阿桑奇的支持者掛上去的——一年前,阿桑奇被剝奪了會見支持者的權利。被捕時,他手中緊緊攥著一本戈爾·維達爾著的書——《國家安全史》,這本書闡述了對美國安全機構的批評,而隨后在法庭出庭時,在等待律師入場時,他依舊在讀著這一本書,并刻意展示給媒體看。
曾曝光美國“棱鏡”機密文件的斯諾登與他同病相憐,在推特上,稱這是“新聞自由的至暗時刻”。
“抵抗”,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關鍵詞。被捕當日,阿桑奇被押至威斯敏斯特地方法庭,面對鏡頭,他向媒體做出了“V”字的手勢。阿桑奇的支持者們仍然在示威,戴著“V字仇殺隊”的面具,要求政府釋放阿桑奇。
但英國不會抵抗。據路透社報道, 在他被捕數小時后,美國司法部向英國發出引渡申請。預計他的引渡聽證會將于5月2日在倫敦舉行。
這是一場美國、厄瓜多爾、英國、瑞典、俄羅斯等國間曠日持久的博弈。七年的僵局,在2019年4月11日被打破,當天,厄瓜多爾撤銷了對阿桑奇的政治庇護,取消了他的厄瓜多爾國籍。于是,使館大門敞開,受邀而來的倫敦警方,以“違反2012年6月29日簽發的逮捕令”為由架走了阿桑奇。同日,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在一名阿桑奇的友人、瑞典人奧拉·比尼試圖從厄瓜多爾飛往日本前,厄瓜多爾警方逮捕了他,指控其干涉厄瓜多爾內政。
在厄瓜多爾總統莫雷諾看來,這塊“絆腳石”終于被搬開了。阿桑奇被捕當天,他發表推特稱,阿桑奇“一再違反國際慣例和日常生活規定”,“厄瓜多爾的忍耐已到極限”。他一一列舉罪狀:在使館安裝電子干擾設備、封鎖攝像頭、襲擊警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溫翠玲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