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無邊界
香港立法會議員盧偉國有一個愿望,就是珠江東西兩岸,可以建成一小時生活圈,香港市民可以在一小時內來到珠三角的任何城市,珠三角的市民也可以在一小時內來到香港。
發自:深圳、香港、澳門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擁有世界最大城市群的大灣區建設自此拉開帷幕。
大灣區城市群如何同氣連枝、發揮協同效應?城市之間有形和無形的壁壘如何消除,以實現人財物的自由流動?在金融、科技領域,大灣區將如何發揮引領作用?
本報今起推出大灣區系列報道,逐一為你解讀。
香港立法會議員盧偉國體驗了一把首趟廣深港高鐵,“清晨從香港出發,八點能喝上廣州早茶”。圖為中國香港告士打道。
(本文首發于2019年4月18日《南方周末》)
大灣區連接粵港澳三地,使更多的人才在此聚集。它帶給這個地區的不僅是交通數字的變化,而是一種“大灣區人”的共識。
“未來,跨境生活應該成為大灣區新常態?!痹诜街巯胂笾?,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應該像紐約灣區的年輕人那樣,白天在曼哈頓工作,下班后就可以回到對岸新澤西的家。
香港立法會議員盧偉國有一個愿望,就是珠江東西兩岸,可以建成一小時生活圈,香港市民可以在一小時內來到珠三角的任何城市,珠三角的市民也可以在一小時內來到香港。
30年前,盧偉國就開始在內地辦廠,見證了珠三角的崛起。他清楚記得,當時沒有鐵路,如果要去廣州辦事,就需要在深圳租一輛黑車,在塵土飛揚的馬路上,顛簸五六個小時。
“人類在以前是逐水草而居,今天是跟著機會遷移?!北R偉國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大灣區連接粵港澳三地,使更多的人才在此聚集。它帶給這個地區的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