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兼精的奇才:
如果說,在廣州解放后,中山大學的傳奇人物是陳寅恪教授;那么,在解放前,中大的傳奇人物就是黃際遇教授。
責任編輯:劉小磊
黃際遇日記中記錄了許多珍貴史料。
(本文首發于2019年4月18日《南方周末》)
如果說,在廣州解放后,中山大學的傳奇人物是陳寅恪教授;那么,在解放前,中大的傳奇人物就是黃際遇教授。
1940年的11月11日,中山大學校慶。那天,人們齊集到時在粵北坪石的校本部,看到大門口貼著一幅醒目的對聯:
十有一月,旬有一日
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師生一見對聯,無不交口稱譽。在這里要說明的是,新中國成立前,中山大學以孫中山先生生辰11月11日為校慶日。上聯所謂十有一月,旬有一日,“有”,通“又”。十又一,即十一月;而十日為一旬,旬又一,即十一日。至于下聯,典出《中庸》,它闡示孔子要求學生對待人生和事物,既要禮節精微,又要心胸闊大,達到道德和行為的最高境界。
這副對聯,寫得簡練典雅,既貼切地點明校慶的日子,又概括了大學辦學的宗旨。讓人驚嘆的是,它竟是出自數學天文系主任黃際遇教授的手筆??上?,1945年抗戰勝利,臨時搬遷到坪石繼續辦學的中大師生,坐船經由水路返回廣州。一路上,大家興高采烈,意氣風發。誰知船過清遠,黃教授到船舷解手,一不小心,墜入江中,不幸溺水身亡。
時世變幻,白云蒼狗,黃際遇教授的事跡,也漸漸被人遺忘。其實,在解放前,黃際遇教授是學術界名聞遐邇的大學者。如果說,在廣州解放后,中山大學的傳奇人物是陳寅恪教授;那么,在解放前,中大的傳奇人物就是黃際遇教授。這兩位大師早就結識,陳先生還送給黃先生一本詩集,作為以后相會的見證。但是,他們兩位卻再沒有在康樂園聚首的機會。
黃教授身后,除了留下《黃任初先生文鈔》(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組,1949)《疇盦數學論文集》(編者注:本書似未及印行)等著作外,還有多達數十卷的日記,經黃際遇教授的孫女黃小安女士整理為《黃際遇教授日記類編》一書,最近由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日記全用文言寫成,有時簡約暢練,有時駢散兼備,其中不少是流麗典雅的駢文??吹贸隽o賦,西漢文章,他均爛熟于胸,可以順手拈來,隨心驅使。在早年,他參加過孫中山的同盟會,以科學救國為己任。在抗日戰爭時期,他看到山河破碎,悲憤不已,家國情懷,蘊積于胸。在日記里,他紀錄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讓我們看到民國初年和抗戰時期,學壇中許多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態和生活方式。所以,日記雖然是文縐縐的,卻又是活生生的,是一部如詩如史的典籍。
數學元老 駢文泰斗
黃際遇是廣東省澄??h人,出身望族,詩禮傳家,14歲即參加科舉考試,成為同試中年齡最小的秀才。
當時,風氣漸開,清政府開始派遣一些青年才俊出國,學習科學知識。黃際遇在18歲的時候,被廣東官派到日本留學,專攻現代數學,成為日本數學家林鶴一(1873-1935)博士的高足??梢哉f,他是我國最早專攻西方數學的留學生之一?;貒?,他立刻從事數學、物理學科的教學科研和組織工作。到1920年,他受當時教育部的委派,到美國考察和進修。兩年后,又獲得芝加哥大學數學碩士學位。
黃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