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座城市吸收1億人口

“目前戶籍制度改革的‘零門檻’,實際上是把事實上的‘零門檻’形成了制度形態”。

戶籍制度改革的難點和困境在于特大城市,它們集中了太多的優質資源和特權,消化這些問題還需要一個過程。

過去兩年,全國多個城市房價出現反彈,特別是部分二線城市房價上漲迅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才政策變相放開了限購。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9年3月22日,廣東深圳,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摩天大樓聳立。 (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4月18日《南方周末》)

“目前戶籍制度改革的‘零門檻’,實際上是把事實上的‘零門檻’形成了制度形態”。

戶籍制度改革的難點和困境在于特大城市,它們集中了太多的優質資源和特權,消化這些問題還需要一個過程。

過去兩年,全國多個城市房價出現反彈,特別是部分二線城市房價上漲迅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才政策變相放開了限購。

2019年4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一份沒有掛在官網首頁的文件,卻有著應當被記入史冊的分量。

這份名為《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下稱重點任務)的文件進一步取消了城市落戶限制: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I型大城市全面放寬落戶條件;超大特大城市的積分落戶政策要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國務院將“城區常住人口”作為城市規模劃分的標準,并不包括農村地帶和下面的縣級市/縣所轄人口。但經南方周末記者查詢,官方機構并未發布相關人口數據,僅能參考住建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城市統計建設年鑒》。

根據年鑒中的“城市人口”,達到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條件的II型城市59個,包括太原、長沙、蘇州、石家莊等;達到全面放寬落戶條件的I型城市10個,包括西安、沈陽、哈爾濱、杭州等;超大城市5個,天津、成都、廣州、南京、武漢;特大城市4個,北京、上海、深圳、重慶。

也就是說,除了20個左右I型、超大、特大城市外,中國絕大多數城市至此已可能全面取消落戶限制。上述統計中,中國城市數量約700個。

戶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中國第一證件”,它塑造了中國人的城鄉觀甚至價值觀。在此前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中,主人公一家的悲劇都源于,母親趙美蘭僅為了一張城市戶口就嫁給了父親蘇大強。

在人們呼吁多年后,戶籍制度竟不動聲色地自我瓦解。其背后的緣由是什么?戶籍制度被逐步打破后,將給中國城市帶來怎樣的變化?

拆掉城鄉間的“墻”

自新中國成立后,戶籍制度就逐步建立起來,并變得牢不可破。

1949年,國民黨時期的戶籍法規被廢除,新的戶籍管理部門建立,確立了城鄉戶口管理基本上由公安機關負責的模式。

彼時,貧窮的新中國選擇首先依靠重工業實現強國目標,而工業的基礎在城市。為了降低城市工人的勞動成本,政府不得不對城市居民提供大量的住房、醫療、糧食以及教育補貼,但有限的財力迫使政府只能針對有限人口提供補貼。

在這個背景下,1958年,中國第一個戶籍管理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