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振興鄉村?吸引人的是產業,留住人的是活的資產
土地問題是阻斷農村地區形成資本的首要因素。任何產業資本都需要土地空間去承載,大型企業或許還具備和政府博弈農村土地性質轉換的能力,中小企業則完全不可能。外部資被土地性質阻擋在外。本地農民名義上的土地產權又無法轉化為資本,生長不出產業。大規模的補貼資金分散到巨大而空曠的農村中,只會被稀釋得無影無蹤。
責任編輯:陳斌
2019年 4月18日,在錦屏縣新化鄉貴豐牧業鵝養殖基地,員工在放養種鵝。
土地問題是阻斷農村地區形成資本的首要因素。任何產業資本都需要土地空間去承載,大型企業或許還具備和政府博弈農村土地性質轉換的能力,中小企業則完全不可能。外部資被土地性質阻擋在外。本地農民名義上的土地產權又無法轉化為資本,生長不出產業。大規模的補貼資金分散到巨大而空曠的農村中,只會被稀釋得無影無蹤。
振興鄉村已經提了很多年,官方民間都花了很多力氣,電器下鄉、電商下鄉都組織過,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更是始于1996年的老牌官方活動。意圖明確,縮小城鄉差距,振興鄉村經濟。這些措施對各地農村環境、基礎建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觀,部分地區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整體而言,城市化導致人口向城市與沿海地區流動、農村人口相對減少的趨勢并未得到有效改變。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北京聯合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指出:2017年全國農民工平均年齡39.7歲,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的比重為21.3%,農村呈現“年輕子女進城務工,年老父母留村務農”的代際分工模式。
不要迷信農業補貼
城市化導致農村人口凈流出,而城市人口生育率下降,形成“人口黑洞”。同時,從國際經驗來看,大規模的農業補貼并沒有帶來農村繁榮,而是“蒸發”得無影無蹤。
發達國家普遍實行大規模的農業補貼,資金進入農村,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錢花了,農村經濟還是不行,還是需要不斷輸血。
比如法國是歐盟農業補貼的最大受益國,農業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來自歐盟的補貼,不少于150億歐元。同時法國政府也對農村進行大規模補貼,廣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 校對:胡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