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三十年變局及在美國中東政策中的位置

由于占原油產量75%的南蘇丹獨立促使巴希爾政權的財政狀況急劇惡化,民眾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在去年蘇丹發生通脹率68%的惡性通脹后,民眾進行了大規模的反政府抗議活動。

責任編輯:陳斌

2019年4月12日,在蘇丹喀土穆,民眾在街頭示威,要求組建文官政府。蘇丹國防部長伊本·奧夫11日宣布推翻總統巴希爾政權,并于當天宣誓就任過渡軍事委員會主席。 (新華社/法新/圖)

由于占原油產量75%的南蘇丹獨立促使巴希爾政權的財政狀況急劇惡化,民眾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在去年蘇丹發生通脹率68%的惡性通脹后,民眾進行了大規模的反政府抗議活動。

2019年4月11日,蘇丹國防部長伊本?奧夫發表電視講話,宣布發動軍事政變將該國領導人巴希爾進行拘留軟禁,伊本?奧夫同時宣布廢止憲法,由軍方聯合其他安全部門成立最高安全委員會,國家進入為期3個月的緊急狀態, 統治30年之久的政治強人巴希爾被推翻,這則消息立刻轟動了世界,沉寂多時的非洲蘇丹問題又重新引起了民眾極大興趣。

蘇丹小史

處于東北非的蘇丹,國土面積是世界第十五大,非洲第三大國家,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800年就成為埃及的一部分,而隨著6世紀基督教的傳入,基督教一度成為古代蘇丹麥埃羅王國的國教,但是8世紀阿拉伯人開始入侵,到了公元13世紀阿拉伯人征服蘇丹,伊斯蘭教得以迅速傳播,公元16世紀該國被并入奧斯曼帝國勢力范圍。

到了近代,蘇丹一度成為日不落帝國英國的勢力范圍,其后1899年蘇丹成為英國和埃及的共管國,到了1953年成立自治政府,并于1956年宣布獨立。其后三十多年里蘇丹進入政權相對穩定與軍事政變交替的戰亂時期,該國于1956年、1969年、1985年均發生軍事政變,其間南部叛亂、達爾富爾問題均在這個時期浮出水面,直到1989年政治強人巴希爾再次成功發動政變后,蘇丹進入了強人巴希爾鐵腕統治時期。

巴希爾其人其事

巴希爾上臺后,首先在1991年起在全國范圍內(南方部分省除外)實行教法統治,以教法作為制定政治、經濟、社會生活方針和政策的準則。

其次,巴希爾為了穩定政權進行鐵腕統治。幫助巴希爾上臺的最主要政治力量領導人哈桑?圖拉比是蘇丹政治的設計師和推動者,兩個人在政變期間和統治早期是親密的盟友,那時巴希爾任蘇丹總統,圖拉比任議長。但是到了1999年圖拉比推動一項削減限制總統權力的法案,以及私自與南蘇丹加朗領導的反政府武裝簽署諒解備忘錄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溫翠玲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