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的環保藝術:“人類在創造文明時,離自然卻越來越遠”
Miguel認為,人類在創造文明的時候,離自然卻越來越遠。文明被切割成非常具體的表達,如語言、知識、科學、文學……而藝術的作用恰恰在于把它們都串了起來。
紀錄片《蜀山之王》中有一幕藏民采集松茸的場景,藏民扔掉了帶有蟲眼的松茸,這并非是因為擔心松茸壞了,而是因為“它們已經是蟲子的食物,我們不能享用”。
2012年菲律賓的一場洪災讓Francis看到遍地漂浮的垃圾,他決定做點設計,把trash(垃圾)和fashion(時尚)兩個詞合為“trashion”(垃圾時尚)。
發自:江蘇昆山
責任編輯:何海寧
Miguel認為,人類在創造文明的時候,離自然卻越來越遠。文明被切割成非常具體的表達,如語言、知識、科學、文學……而藝術的作用恰恰在于把它們都串了起來。
紀錄片《蜀山之王》中有一幕藏民采集松茸的場景,藏民扔掉了帶有蟲眼的松茸,這并非是因為擔心松茸壞了,而是因為“它們已經是蟲子的食物,我們不能享用”。
2012年菲律賓的一場洪災讓Francis看到遍地漂浮的垃圾,他決定做點設計,把trash(垃圾)和fashion(時尚)兩個詞合為“trashion”(垃圾時尚)。
環保藝術家孔寧身著約100斤的藍色裙子,4米長的大裙擺上,縫滿了600條帶著傷口的魚模型。
00后王瀟楠在昆山杜克大學讀大一,她最近有兩次觸及內心的震動。一次是在2019年4月12日晚上,伴隨著薩克斯的憂傷曲調,環保藝術家孔寧緩緩走過她的面前。
孔寧身著約100斤的藍色裙子,4米長的大裙擺上,縫滿了600條帶著傷口的魚模型。幾個同學跟在她的身后,穿著藍色雨衣,捕魚網兜遮住了臉,身上也掛滿了塑料垃圾。
“噔,一下就觸及內心了?!?個月前,王瀟楠的這個感覺也出現過一次。2018年底,社團一次內部討論時,來自新西蘭的同學提出要關注塑料的使用。從網上看了一些海洋生物吞食塑料的視頻后,王瀟楠產生了極大的愧疚感和使命感?!斑@么多年,我習慣了使用塑料,這到底威脅了多少海洋生物?!?/p>
2019年4月11-14日,首屆水鄉環保藝術節在昆山舉辦。藝術節總策劃、美國杜克大學客座教授Miguel Rojas-Sotelo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對喊口號已經麻木時,行為藝術和電影帶來的觸動,就像小時候奶奶說的那些精靈鬼怪的睡前故事,可以讓我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