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傳遞】沈陽:漫漫復興路

人們在他們的表演中聽自己的故事,沈陽人的寬容豁達在二人轉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可以悲痛地歡笑,他們有時候被稱為忍者,忍者無敵。

沈陽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將那條著名的鐵道抹平。過去,鐵路的東邊是繁華的城市,鐵路的西邊是鐵 西區。鐵西曾被藝術家賦予一種力量,讓人們思考中國重工業城市改變的過程,以及那些在現代化過程中下崗的工人們。2004年,我躲在出租屋里用極大的忍耐看完了那部長達九個小時的紀錄片《鐵西區》,腦子里一片灰暗,讓我的那個小屋看起來更加不動聲色地冷。

2008年的夏天,我在沈陽,那條鐵道兩邊的建筑已看不出差別,留下了一座座夜晚閃著藍色光芒的鐵路橋,火車在上面走,汽車需要穿越那些橋洞,再也沒有了過去的那種分界感。鐵西被政府在前面加了一個字,變成了鐵西新區,它被賦予另外一種力量,代表了沈陽的復興。

鐵西區的200多家裝備制造企業,除了倒閉的以外,都遷到了開發區。工人村確定留下的7座建 筑構成了一座博物館,改成了追憶鐵西過去的工人生活文化館。這座博物館象征著政府意識中的向過去告別,它曾代表工人階級當家作主的一種生活方式,“樓上樓 下,電燈電話”,是外國友人前來參觀的固定場所。但今天,在這個博物館布滿防空洞的街心花園里,你一定會感覺到這里是鐵西的低點,那個曾經住過葉劍英之子葉選平的工人村,現在連中國人都很少會來瞻仰。

在沈陽復興的大旗下,原先的工人群體慢慢被肢解,分散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從事各種行業,這個一度下崗工人群體達到數十萬的特大城市,通過行政手段,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而更多的則只能自謀出路。

我在一個浙江人開的木材加工廠里看到一個從沈陽機床廠退下來的中年人,他原來是一個鉗工,后來減員增效,不得已到這個木材加工廠做搬運工,一個月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