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原先生像》
我問他關于齊老先生畫的《散原先生像》一事,是否在國內美術史論界引起一場“石擊水潭波浪起”的效應。袁寶林教授回答:“否?!敝挥腥A君武看到《藝術》雜志上發表的《散原先生像》后,寫了一封信給《藝術》雜志負責人說:“我是第一次看到齊白石的人物畫,大吃一驚,畫得那么好。如果能寫點什么,必定大放異彩。不只是現在大家所了解的齊白石,僅僅是大蝦、螃蟹……”
責任編輯:朱又可
《散原先生像》,齊白石作,1935年。
(本文首發于2019年4月25日《南方周末》)
前年在無錫參加徐悲鴻藝術節。一天大家乘坐在大轎車上,我座前一女士忽然回頭問了我一句:“你見過我爺爺嗎?”我一時不知她所云。經旁邊友人介紹,她是齊白石的小孫女齊慧娟。我回答道:“見過,最后一次還見到他的小兒子在院子里打滾跟他要錢呢!”姑娘即說:“那是我爸?!?/p>
去年在國博李苦禪誕辰120年畫展上,又遇見了齊慧娟。我夸她漂亮,她又問我:“我爺爺漂亮嗎?”我說:“不能稱漂亮不漂亮。有的人漂亮,可是你會感覺俗氣。你爺爺氣質不凡,當然很美?!饼R慧娟專攻水墨丹青。
我想世上有些文化歷史名人的形象,最后形成了一種定格的藝術符號,像貝多芬、托爾斯泰、林肯、泰戈爾、甘地、魯迅、宋慶齡、周恩來、梅蘭芳、徐悲鴻、齊白石等等。那是一種內外氣質的統一,是上天的創造。
今年是徐悲鴻赴法留學一百年的紀念,我有機會一口氣講了徐悲鴻的三個主題:第一個是徐悲鴻留學法國八年,正如徐悲鴻自己說過:“沒有留學法國,就不會有我徐悲鴻?!彼赃@是個關鍵,否則中國現代美術史要重寫了。第二個主題講他1927到1953年期間的教育主張和藝術實踐,以及抗日辦畫展募捐、提攜人才等。第三個內容講他的感情世界,重點講他與廖靜文的十年相處,以及廖靜文的奉獻精神。
接著我想講齊白石。誰都知道齊白石,用不著我去介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