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開記賬,到月底伯伯只剩兩毛六分錢”
周秉德家客廳醒目的位置,掛著著名的《沉思中的周恩來》。1980年代,這張照片的發行量就超過了9000萬張。周恩來生前并沒有看到它,照片由意大利攝影記者焦爾喬·洛迪拍攝,在意大利公開發表,并由使館工作人員帶回中國。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宋宇
1952年,周恩來、鄧穎超與周秉德三姐弟在頤和園。
(本文首發于2019年4月25日《南方周末》)
周秉德家客廳醒目的位置,掛著著名的《沉思中的周恩來》。1980年代,這張照片的發行量就超過了9000萬張。周恩來生前并沒有看到它,照片由意大利攝影記者焦爾喬·洛迪拍攝,在意大利公開發表,并由使館工作人員帶回中國。
1949年,12歲的周秉德進入中南海,跟伯伯周恩來、伯母(注:亦稱呼為“七媽”)鄧穎超生活,直到1964年結婚離開。她此后也是伯伯家的???。從少女時代起,細心、溫和、開朗的姑娘就是伯父伯母和父母之間的橋梁。1957年,秉德寫信給父親,講起和伯伯度過的有趣的周末:
星期天,我和維世姐姐(注:周恩來養女孫維世)都來看他了。他談到在重慶時,與老朋友去吃飯館。到一家小飯館,樓上只有三桌,正好閑一桌。他們占用了。別桌人們都去看他,與他握手,他說:我和他們都握手了,都滿足了,我又告訴他們請他們不要下去嚷,惹得很多人來,結果他們也都不嚷出去。我們說:你在北京就不行了,人這么多!他一聽,立刻說:為什么不行?今天我就可以請你們到外邊去吃午飯。
那天中午,周恩來先帶著孫維世和周秉德去東單的“康樂”,滿座。周恩來想起東華門的“萃華樓”,1946年“三人小組”談判(指1946年周恩來代表中共、張治中代表國民黨、馬歇爾代表美國組成的三人小組,對停止軍事沖突進行的談判)時,他與馬歇爾等人在那里吃過飯。萃華樓有座,五個人要了米飯、饅頭、五菜一湯,花了十元二角?;爻搪飞?,周恩來興致不減:“陪你們玩了三個鐘頭!”
與伯伯、伯母談話后,周秉德都會把重要內容追記下來,重要家庭會議則在現場記錄。周恩來去世次年,中共黨史專家胡華對周恩來的弟弟周恩壽(注:字同宇,周秉德的父親)的一份采訪記錄,鄧穎超贈給周秉德母親王士琴的照片,妯娌間的便條,都被細心保留。凡此種種,讓周秉德新書《我的伯父伯母周恩來鄧穎超》充滿大歷史中看不到的細節:
1964年,周恩來夫婦連續兩個周末召集周家在京三代十幾口人,開家庭會議。鄧穎超做開場白:我們這個家有各種關系——父子、母女、婆媳、兄弟姐妹,還有黨團員,黨團員與非黨團員的關系,大家都是新中國的主人,應該建立起平等、民主、和睦、團結的關系。兄弟之間、父子之間的認識,會有矛盾,但都是人民內部矛盾,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
鄧穎超講完就到了午飯時間,婦女、孩子們跟她一起到廚房端菜端飯,不到半小時吃完,大家又在客廳坐定。周恩來雙臂抱在胸前,一邊踱步一邊歷數家史:周家的“封建根子”在紹興,祖父中過前清功名,父輩都拜過紹興師爺,父親老七老實,不會扒錢,家里就破落了,以至于母親過世后無法滿足外祖母家厚殮的要求,棺槨厝在廟里幾十年。
周恩來九歲時,生母和嗣母相繼過世。10歲到12歲,他當家兩年:借錢、典當、應付討債的人,按照大家庭的規矩迎來送往,從小深深感受世態炎涼。他12歲被伯父接出去讀書,先在東北,后到天津,“五四”時對家庭有了認識,知道舊家庭沒法奮斗出來,但對父輩充滿同情。
講過家史,周恩來著意說:“我們是舊家庭、舊觀念……我現在就要帶領你們投降無產階級?!?/p>
1972年5月,周恩來確診“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十個月后,他把病情告訴葉劍英等人。葉劍英找機會向毛澤東主席報告,并出示裝血尿的瓶子?!安恢闭9ぷ?,十個月后病情更加嚴重,才向組織上報告,第一次獲對癥治療?!敝鼙抡f。到1975年底,周恩來手術13次,每次都親自向中央打報告。獲批后,他先交代工作,做好不能走出手術室的準備。
“什么叫大公無私,這就是一個典型。他沒有任何個人追求,他看重的是是志同道合和內涵美。職務、地位、權力,他都可以不要求,只要國家能夠強盛起來?!?周秉德又向南方周末記者談起周恩來少年時的志向,“那時候國家破爛不堪,誰敢想騰飛于世界?”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由中宣部出版局、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中央電視臺發布的“2018中國好書”評選榜單揭曉,《我的伯父伯母周恩來鄧穎超》入選。南方周末記者對周秉德進行了采訪。
1951年5月,在連續工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