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要來了
某些時候,一些在實驗室或診所內蟄伏了幾十年的技術可能會在一夜之間發生飛躍,出現于大眾消費者面前。
責任編輯:朱力遠
2018年10月9日,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觀眾在進行腦波測試。
(本文首發于2019年4月25日《南方周末》)
某些時候,一些在實驗室或診所內蟄伏了幾十年的技術可能會在一夜之間發生飛躍,出現于大眾消費者面前。
以空腔磁控管為例,這種特殊真空管的雛形是通用電氣公司在1920年發明的。但是直到1940年,英國科學家才發現將其改為磁控管結構就可以發出功率驚人的微波。這一發現挽救了麻省理工學院一個瀕臨失敗的機載雷達項目,最終在歐洲戰場幫助盟軍扭轉了戰局。戰爭剛剛結束,雷聲公司的工程師又發現微波也可以融化巧克力。于是“雷達爐”在1947年出現了,時至今日,幾乎家家戶戶的廚房里都能找到磁控管的身影。
下一項進入你生活的 “新興老技術”很可能是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