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強:掩飾比丑聞本身更糟
歷史告訴我們,從政者往往是被自己應付危機的拙劣手法,而非危機本身所毀。問題是:太多人心存僥幸了。
【新君王論】
上一期本欄以近日香港發生的一個案例,來說明政治人物可以如何以“自我拆彈”的招數來應付丑聞。今期意猶未盡,再談談另一個關鍵,就是:切忌說慌,切忌不擇手段掩蓋真相。
曾任克林頓貼身幕僚、《新王子》作者莫里斯(Dick Morris),曾在書中如此說:“要想減輕丑聞所造成的傷害,便千萬不要講大話。歷史告訴我們,從政者往往是被為掩飾丑聞說的大話,而非丑聞本身所毀。一個大話往往需要另一個大話作掩飾,如此永無休止,逐漸泥足深陷?!敵舐劚唤野l后,如果你諱疾忌醫,只圖掩飾真相、推諉責任,你無疑是在自掘墳墓?!?br />
這方面的最佳例子,非尼克松的“水門丑聞”莫屬。
尼克松:水門事件的教訓
水門丑聞發生在1972年美國大選時。共和黨“爭取總統連任委員會”的幾位核心成員,派人到對手民主黨的競選總部即“水門酒店”偷偷安裝竊聽器,竊聽對方軍情,卻不慎被警方當場擒獲。原本該行動尼克松事前不知情,更不是由他授意,但后來東窗事發,他漸漸得悉詳情,卻沒有坦白及公正處理,“大義滅親”、“壯士斷臂”;相反多次發表聲明,聲言此事件與白宮無關。
當事件對其選情產生了沖擊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