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云南咖啡

“如果有產業,產業的主要利益一定不在農民身上,如果這個產業沒有利益,負擔一定在農民身上。這是我自己從事扶貧和鄉村發展方面政策研究30年的實踐經驗,也是困擾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等扶貧(工作)最核心的問題?!?/blockquote>

發自:南方周末

2009年,一些咖啡愛好者欣喜地發現,星巴克里一款綜合咖啡豆用上了中國咖啡豆參與拼配。

十年前的星巴克不像如今這么平民化,甚至喝咖啡這種行為,某種意義上會和高消費、都市白領等場景相關聯,論壇上一篇《我奮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則被社會熱議。

這款名為鳳舞祥云的咖啡采用了產自云南保山的豆子,其英文名為“云之南”。發布會上,星巴克總裁馬丁·科爾說,計劃是將中國生產的咖啡介紹到世界各地,而不只是中國市場。

咖啡豆的產地是云南省西南部的保山市,與著名的藍山咖啡產區在同一緯度,這里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咖啡種植歷史已超過百年。

拼配咖啡只是一個保守的嘗試,6年后,第一款產自中國的單一產區咖啡豆——星巴克云南咖啡豆終于出現在中國的門店里。此后又有了單品云南臻品咖啡。

幾乎同一時間,另一咖啡巨頭雀巢,也在旗下膠囊咖啡品牌Dolce Gusto首次推出“云南限量版”咖啡膠囊。

可惜“云南限量版”只是驚鴻一瞥,巨頭們試探著以云南命名的咖啡產品提高了中國咖啡的價值感,但遠未能挽回因國際咖啡價格連年走低造成的不景氣,改變不了其位于產業底層的尷尬處境。

云南咖啡進了上海的星巴克臻選店,咖農卻成了田里跪倒的耕牛。

“如果有產業,產業的主要利益一定不在農民身上,如果這個產業沒有利益,負擔一定在農民身上。這是我自己從事扶貧和鄉村發展方面政策研究30年的實踐經驗,也是困擾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等扶貧(工作)最核心的問題?!?019年4月21日,云南保山,中國農業大學人法學院教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李小云在一場由電商平臺拼多多組織的會議上發言時說。李小云自己在云南西雙版納勐臘縣河邊村的扶貧實踐,已進入第5年。

像所有中國制造一樣,云南咖啡需要一場轉型升級革命,成長出品牌,走向價值鏈高處,另一方面,作為被寄以希望的精準扶貧手段,留住越來越多離鄉進城賺生活的年輕人,以產業推動脫貧。

云南咖啡豆目前主要通過合作社方式進行加工、銷售。(受訪者/圖)

下山

閃電劃過天空,怒江西岸,海拔4000米貢山像刀鋒,時隱時現。

天色瞬間變黑,山雨欲來,驟涼。28歲的傈僳族青年言秀鄧在山間舊居生起火,泡了杯自己做的咖啡,坐下刷手機。

所謂舊居,其實只是個竹棚,幾年前為了結婚,言秀鄧親手建起這個“家”。到了2017年,一家人在當地政府幫助下下山,搬進叢崗村新建的磚房里。舊居則成了產生用房。

太陽一落山,山上就會很涼,言秀鄧生起火,給自己泡了杯自己做的咖啡。(受訪者/圖)

針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極端環境,易地搬遷是精準扶貧工作中一個被認為最有效的途徑。按計劃,到2020年,深度貧困地區要有1/3以上村莊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傈僳人言秀鄧兄弟十多年前走出高黎貢山,從“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區中的怒江州順江而下,跟著叔叔到了地勢平緩的保山山谷,“寄居”在潞江壩。他們租地,種植,吃上飯,也開始學當地人種咖啡。在當地,像言秀鄧一樣曾經的“黑戶”傈僳人有5000人之多,直到保山市開展貧困戶建檔立卡統計工作時,他們才被發現。

2017-2018年,經云南、保山、怒江各級政府努力,這些“黑戶”被集中安置到叢崗、芒寬等地或返鄉安置,住進現代化的新村,獲得戶籍,成為典型的“直過民族”——從原始社會直接跳入現代社會。

根據保山市高黎貢山旅游度假區管委會主任李廷金提供的數據,目前區內有153戶共916名移民,言秀鄧就是其中一員。

14歲的阿車賽周末幫家里放牛的,他的兩個哥哥有了身份證,可以外出打工了,父親板南也的擔子也小了。(受訪者/圖)

生活天翻地覆。但言秀鄧仍要回到山上耕作。他租種的咖啡地海拔1300米,地勢陡,勞作辛苦,因此當地農戶多數放棄不種,租給外來人。

也正因為海拔高,溫差大,生長時間長,言秀鄧的咖啡要比河谷咖啡晚熟一個多月,品質更好。

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研究所(下稱“云南省熱經所”)原所長、首席咖啡專家黃家雄解釋,海拔的影響實際是小氣候環境對咖啡品質形成影響,在冬季無霜害的情況下,高海拔地區因氣候相對涼爽,晝夜溫差大,白天有利光合作用,夜間氣溫低,有利于減少呼吸消耗,有利養分積累,因此咖啡成熟較慢,咖啡籽粒較飽滿,因此品質相對較好。

這也是言秀鄧種的咖啡優于河谷咖啡的主要原因。

這是一項孤獨的勞作。采摘咖啡果,放進水缸清洗,用去皮機脫皮,再放到竹架上晾曬。這些工作都由言秀鄧一人完成。而他使用的方法,是咖啡處理中的水洗法。

一年下來,言秀鄧20畝坡地咖啡豆賣了9000元,但去除肥料、人工等開支,只剩下三四千元。

這是國際咖啡市場價格持續低迷所致,在2019年4月,更低至10元/公斤的2011年以來最低價。更有資料顯示,全世界阿拉比卡咖啡豆產區中,云南小??Х仁俏ㄒ坏陀谄谪泝r格的產區。黃家雄對南方周末解釋,其原因主要是雀巢等國外采購商一般按低于國際期貨價格10-20美分/磅來收購云南咖啡原料豆。

雖然市場低迷,但言秀鄧還在繼續種咖啡,他憧憬著下一季價格也許會回暖,在他們記憶里,普通咖啡豆價格曾在2011年達到25元/公斤,有些時段甚至達到40多元/公斤。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今年他特地在舊居養了11頭小豬,準備在弟弟成家時作為聘禮和結婚費用。

困境

云南有百年咖啡種植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緬甸成為英國殖民地的年代。

咖啡經緬甸到了云南芒市、保山,潞江壩則是中國第一個小??Х榷够?,這里年均溫度21.3℃,終年基本無霜,滿山滿谷甚至連水田都成了咖啡園。

云南咖啡產業化始于1988年——雀巢的進入,如今,云南占據中國近99%的咖啡產量,但國際份額僅為1.7%,直至目前,仍主要為國際品牌供貨,未形成高認知度自有品牌。

事實上,過去30年里,雀巢一直是云南咖啡最大的客戶,也是有云南咖啡步入產業化的最大推手。但長期作為速溶咖啡原料供貨,導致了云南咖啡產業低端化。

云南多種植隸屬于阿拉比卡的小??Х?,品種優良,保山的潞江一號咖啡更曾在比利時世界咖啡評比大會上獲得尤卡里金獎。但任意走進一家咖啡店,菜單上即使有云南咖啡,價格也往往最便宜。更多的咖啡豆,只能作為原料以最低價賣出。

在云南省熱經所副研究員李貴平的記憶里,最遲十年前,農民還種有不少品質較好的鐵皮卡、波邦等品種。后來,新品種卡蒂姆由雀巢引進改良雜交,它有較好的抗病能力,樹形矮化,產量也不錯,得以迅速推廣。然而,卡蒂姆為適應速溶咖啡需求而生,它曾幫助咖農獲得大量品質穩定的果實,也成了如今賣不出價錢的包袱。

國際咖啡豆價格連年下跌,人力成本則不斷提高,每天100元人工,一個月算下來要3000元,而臨近的老撾、緬甸等國種植區,一個月能賺到1500元已經很好了,這些因素均加劇了惡性循環。黃家雄痛心地表示,豐收季漫山遍野的咖啡果被棄摘,甚至咖啡樹遭大量砍伐,青壯年成批外出打工謀生。

叢崗村一名年輕人在彈傈僳族樂器三弦??Х榷官u不出好價格,一些村民直接把豆子丟在地上晾曬。(受訪者/圖)

多年前,研究人員就已關注到咖啡低端化問題。熱經所副研究員胡發廣對南方周末表示,但前期因為國際期貨價格較理想,農戶能賺到錢,沒有動力搞產業提質增效,到了2014、2015年,咖啡價格下降明顯,行業開始產生了改變沖動。而在黃家雄看來,外部世界近年發生改變,市場對現磨咖啡需求越來越多,因此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低端咖啡市場自然萎縮。

第三波咖啡浪潮涌動,以現磨為標志的第二波咖啡浪潮才開始成為中國市場主流。風吹到怒江峽谷,咖啡樹卻跟不上了。

因此,在中國咖啡消費迅猛增長的同時,本土咖啡產業卻出現一條反趨勢曲線。

言秀鄧們的收入與火熱的市場無關,創辦僅一年多的本土咖啡品牌瑞幸已經提交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申請,咖農的日子卻愈發艱難。

“我們要求每畝咖啡最少施兩次肥料,但咖農有時候就說,今年價格不行,我就施一次或者不施了?!崩钯F平說。

根據相關數據測算,咖啡產業鏈上游種植環節生豆的價值貢獻約17.1元/公斤,中游深加工環節烘焙豆的價值貢獻為83元/公斤,下游流通環節的價值則暴增至1567元/公斤,三個環節利益分配占比分別為1%、6%和93%。提供土地、人力以及咖啡豆的上游環節,幾乎成了免費勞動力。

“目前咖啡行業利潤率充足,只是和咖農無關。如果現有鏈條不打破,云南咖農不可能靠種植致富?!逼炊喽嘁幻吖苋绱吮硎?。

精品

保山市隆陽區潞江鎮叢崗村。從盤山土路蜿蜒而上,直到海拔1200米的山腰,李貴平不時來照看一下他的30畝試驗田。

李貴平穿一身迷彩衣,戴戶外帽,寬檐顯然沒能阻擋滇西毒辣的日照,他臉上布滿常年在野外工作暴曬的痕跡。

把卡蒂姆,換回鐵皮卡、波邦甚至更高級別的瑰夏等精品咖啡品種,這是李貴平5月即將開始的工作。換樹種有多大幫助?胡發廣舉例稱,目前云南超過95%的咖啡是卡蒂姆,收購價在10元/公斤左右,而新的試驗品種,市場價格為30元/公斤。雖然后者產量略低,但每畝的產出將有850元至1000元左右的提升。

說是更換樹種,其實以嫁接為主。李貴平解釋,嫁接方式相對較快,如果把樹挖了重新種,費用高,時間也要長一年,至少三年后才有收成。

試驗田背陰面,有自然遮陰,李貴平負責這30畝地的栽培、病蟲害防治管理。

這是拼多多與云南省熱經所合作的首批5塊精品咖啡試驗田之一。值得注意的是,5塊試驗田均選址叢崗村勐乃村民小組和赧亢村槽田村民小組,這兩個村,是高黎貢山旅游度假區剩余的兩個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計劃于2019年脫貧退出。

試驗田海拔在1100-1400米之間,面積各200畝,其中核心區30畝;種植模式為咖啡+芒果;由農民自己種、自己收或分戶管理、統一加工銷售;在目前咖啡園基礎上進行改造。

除了換種,黃家雄認為更重要的是從鮮果質量和加工上提升品質。綠色生態栽培,增施有機肥,梯地維護,修枝整形,在一塊地上集中實施細膩的技術,再種植遮陰樹(芒果、澳洲堅果)提升經濟效益。假如試驗效果比較滿意,再逐步推廣。

首批5塊試驗田海拔在1100-1400米之間。(受訪者/圖)

精品咖啡試驗田計劃的起源,是上海和云南的異地幫扶。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上海市1998年開始對口幫扶云南。20年來,滬滇幫扶合作由剛起步時政府間的援助,拓展為各類社會主體共同參與,為云南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重要力量。

2018年,上海企業在滇投資項目209個,其中在13個結對幫扶州(市)投資產業合作項目108個,到位資金461億元。

這場名為多多農園的合作,由來自上海的企業拼多多聯手云南省熱經所,于2019年3月剛剛正式啟動,保山市潞江鎮是第一站。其模式為通過消費端最后一公里與產地最初一公里相連,更快速有效帶動深度貧困地區農貨上行。簡單說,就是通過拼多多的銷售平臺和公司合作,覆蓋種植、加工和銷售三個環節,由公司直接從農戶手中收購農貨,加工后上平臺銷售,消除中間差價,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從而達至脫貧的目標。

“模式一旦成型,我們相信其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將遠遠超越平臺的GMV?!倍喽啻髮W一名負責人表示。

2019年4月26日,上海云南扶貧協作第二十一次聯席會議舉行,在滬滇主要領導見證下,拼多多與云南省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5年內,拼多多將推動100個“多多農園”落地云南,培養5000名云南本土農村電商人才,孵化和打造100個云南特色農產品品牌。

這一計劃更大的目標,是5年在全國落地1000個農園。

“企業全額出資,技術參與,我們扶貧,這是(我們這兒)第一家?!焙l廣告訴南方周末。

李小云則這樣評價“多多農園”模式:聚焦了扶貧和鄉村振興中的核心問題、資金問題、制度問題、人才問題。

與2019年3月13日最初的產業調研幾乎同步,電商渠道銷售合作也于3月底推出,方式是“溢價收購”。拼多多聯合景蘭咖啡、云沫大咖、比頓咖啡、云潞咖啡、筆香貓咖啡、世咖咖啡等6家云南本地咖啡品牌商家,以40多萬元的價格,從建檔立卡戶中溢價收購了四十幾噸咖啡豆原料。

在這項合作里,咖農被定義為未來的“新農人”,甚至“新農商”。

熱經所副研究員胡發廣向南方周末解釋了計劃的“三步走”:“第一步,我干給你看,30畝核心區的技術我們來做,再把產品賣出去。然后農民說你這個比我們賺得好,參與進來跟著我們干。三年期滿后,農戶說我會做了,那就逐步脫手,看著農戶干,讓農戶自己干?!?/p>

參與的新農人中將孵化出新農商,把產品銷售出去,領著村子共同致富。叢崗村所在潞江鎮鎮長張自線告訴南方周末,全鎮目前有40多個合作社,每個合作社旗下有20戶左右,合作社模式為收集成員的咖啡,統一打包,統一加工,再和采購公司談判。

新農商

作為多多農園保山項目的科研帶頭人,胡發廣不太清楚“新農商”機制,但他對“高維突破”戰略充滿信心,認為“只有大面積推廣高價優質咖啡品種,才能打破既有的弱勢鏈條,走出一條新路”。

3月初,胡發廣正式帶領團隊進駐叢崗村,圍繞精品咖啡培育和復合生態套種開展實驗。在胡發廣看來,找到合適的高端咖啡品種并不難,關鍵在于如何引導村民進行大規模替換種植,并在生產周期和加工環節實現標準化、品質化作業。

“引導農戶精心培育,改進水洗、日曬等工序”,將是未來一段時間胡發廣、李貴平和團隊的工作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拼多多也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股合作社提供資金扶持。

幾位建檔立卡戶一起,把山上的咖啡豆運到村委會去賣。(受訪者/圖)

溢價收購被用作與農戶溝通的敲門磚,只能紓一時之困,不能解決解除根本困境。

雀巢曾經是云南咖農的希望,然而其自身的市場占有率一再減少。

星巴克也曾是咖農的希望,但過往事實證明,不從產業源頭推動產品升級,想要敲開星巴克的門并不容易。何況,數據顯示,代表著第一波和第二波咖啡浪潮的這兩大巨頭,近年在云南的咖啡采購量均出現一定下降。

比豆子更重要的,其實是人。資本有離開的一天,專家并不總在一旁,尤其是“下了山”的傈僳人,更需要匹配現代社會生產需求的技能。

“30年的農村扶貧歷程里,我第一次看到有企業瞄準了農業產業利益分配、農村人才留存等核心問題。不只是在外面找一個大學畢業的學生回來當新農人,新農人就是農民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才留在鄉村的概念?!睂Ρ饶壳爱a業扶貧中更多的大學生下鄉現象,李小云強調。

南方周末注意到,事實上,星巴克也已在叢崗村提供農戶培訓,他們提供肥料,進行生產技術指導,最后收購一部分咖啡豆。拼多多的計劃與星巴克的不同之處,正在于“新農商”孵化,以及當地政府的全程監督。

怒江山谷里,言秀鄧這樣的中國咖啡農未必知道什么是第三波咖啡浪潮,但來自上海的新電商巨頭知道。消除信息不對稱,消除產業鏈的復雜冗長,種植咖啡百年的中國咖農,也許趕得上這一波,乃至下一波浪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