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麻疹卷土重來 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防范
4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左樹巖表示,“接種猶豫”指有疫苗但不太愿意接種或不繼續接種,這可能會逆轉疫苗可預防疾病已經取得的成績。
責任編輯:張星
4月26日,上海疾控中心發布消息稱,由于目前全國供8月齡寶寶接種的麻疹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麻風疫苗)供應不足,經專家討論并經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同意,本市將使用麻疹腮腺炎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麻腮風疫苗)進行替代。
之所以上海疾控中心8月齡孩麻疹疫苗暫缺貨消息備受關注,是因為美國等相關疫情爆發,僅美國今年至今已有695起個案。
4月25日,聯合國發表報告指出,過去8年平均每年有2000萬兒童沒有接種疫苗,為當前麻疹在全球爆發埋下伏線。
同日,英國國民保健署署長西蒙·史蒂文斯也對媒體稱,數十萬英國兒童未接種麻疹疫苗,已成為“日益危險的公共衛生‘定時炸彈’”。
4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左樹巖表示,“接種猶豫”指有疫苗但不太愿意接種或不繼續接種,這可能會逆轉疫苗可預防疾病已經取得的成績。
4月26日,一位疾控專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國等地麻疹疫苗爆發與民眾不愿意接受疫苗接種有關,在當前情況下,我國只有保持高的接種率才能更好地防止疫情。
各地加強發疹疫情防控
據上海疾控中心稱,按照上海市疫苗接種程序,寶寶需要接種3劑次含麻疹成分的疫苗:8月齡時接種麻風疫苗,18月齡和4歲時接種麻腮風疫苗。這次臨時調整,只是將8月齡麻風疫苗變成麻腮風疫苗,18月齡和4歲不受影響。
在業內人士看來,美國等地爆發麻疹疫情的背景下,上海的措施是較好地防范舉措。
據報道,自2019年1月1日至2月23日,菲律賓有1.27萬余人感染麻疹,其中203人死亡;2018年,俄羅斯確認的麻疹病例約為2017年的近三倍,半數以上為兒童患病,且約90%的麻疹患者沒有接種過疫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近期表示,局部地區麻疹疫苗接種率下降正導致這種可預防的疾病在美國再次蔓延。
另新華社消息,4月24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布信息,顯示今年已有22個州合計報告695個麻疹病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一份聲明說,今年麻疹病例居高不下,主要是因為華盛頓州和紐約州去年年底爆發了三次疫情。
據了解,我國香港特區也爆發了麻疹個案。
4月25日,香港衛生署發言人說:“自機場出現麻疹爆發個案,本署一直實施控制措施,包括為對麻疹不具備免疫力而最有需要的機場員工提供麻疹疫苗接種及血清測試服務。截至4月26日下午一時,已共為8278人接種疫苗,并為648人進行血清測試服務?!?/p>
同日,香港衛生署也公布新的機場防控麻疹安排,宣布每日接種疫苗數量增至600劑,并將目標組擴大為1967年后出生,未接種2劑麻疹疫苗以及未感染過麻疹的人士。此外,署方會為赴港或回港工作的菲律賓外籍家庭傭工提供麻疹血清測試,目標是為約200名傭工進行測試。
香港衛生署官網信息指出,麻疹由麻疹病毒所引起,可透過空氣中的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的鼻喉分泌物而傳播,透過被鼻喉分泌物弄污的物件傳播的機會則較低。麻疹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疾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指出,大多數與麻疹相關的死亡由麻疹并發癥所致,并發癥有腦炎、肺炎、失明、中耳炎、嚴重腹瀉及其導致的脫水現象等,未接種過疫苗的嬰幼兒患麻疹的危險最高,同時發生并發癥(含死亡)的危險也最高。
接種疫苗是最好的防控
“現在多個國家出現了麻疹疫情風險,我國只有保持很高的接種率才能防止疫情爆發?!鄙鲜黾部貙<蚁?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一定要做好疫苗接種。
英國免疫學會主席阿克巴教授指出,麻疹病毒在個體之間傳播非常容易,必須保證高比例疫苗接種人群才能阻止傳播。
據了解,在不同國家,麻疹卷土重來的情況有所不同,但主要是人群中沒有形成免疫屏障,即有一定量的沒有免疫力的人群存在。一旦有傳染源出現,極易造成麻疹傳播。
疾控專家介紹說,接種一次疫苗90%的人可以獲得免疫力,接種2次疫苗后95%的人都會獲得持久的免疫保護。阻斷麻疹傳播,全人群的免疫力要在95%以上。除疫苗之外,還可以通過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來防控麻疹。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麻疹疫苗預計在全球挽救了2100萬人的生命。與2018年一季度相比,2019年一季度全球已上報麻疹病例增長了300%,而上報病例可能只占病例總數的十分之一。
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反疫苗”運動是全球健康的威脅。據了解,這一運動如今在美國尤為活躍,許多缺乏醫學根據的說法經由社交媒體廣泛傳播。
據介紹,“反疫苗”運動經常引用1998年一項研究,即麻疹、腮腺炎、風疹三聯疫苗可能與自閉癥有關聯。這項研究后來確認差錯嚴重,英國專業醫學雜志《柳葉刀》繼而撤銷這篇論文。
左樹巖表示,目前世衛組織覆蓋的六個區都失去了消除麻疹的狀態,都分別發生了麻疹疫情爆發。2017年只有7個國家聲稱完全沒有“疫苗猶豫”,“接種猶豫”幾乎是普遍現象。
上述疾控專家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公眾對疫苗的態度,直接影響著接種效果以及疾病防治。
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教授胡穎廉曾撰文指出,在1974年英國部分媒體持續報道接種百日咳疫苗后發生的不良反應,導致全英疫苗接種率從81%大幅降低到31%,公共衛生體系遭到破壞,發病率上升了200倍。
而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監測,在2013年12月-2014年初發生乙肝疫苗事件、2016年山東疫苗事件發生期間,也出現過“疫苗猶豫”的現象,一些兒童家長甚至拒絕接種疫苗。在事件期間,對于第一類疫苗的“疫苗猶豫”比例會達到30%,不過在1個月內逐漸降到5%以下,但山東疫苗事件發生后,兒童家長拒絕第二類疫苗接種比例高達50%,持續了數月時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