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直屬高校陸續公布2019年預算 8所高校進入“百億陣營”
近日,教育部直屬高校陸續公布了2019年財務預算。清華大學以近300億元的預算高居第1位,領先第2位的浙江大學,超百億元。
近日,教育部直屬高校陸續公布了2019年財務預算。清華大學以近300億元的預算高居第1位,領先第2位的浙江大學,超百億元。
這次預算公布有什么特點?有料哥來侃侃吧??傮w上看,理工科院校的預算遠高于文科院校的格局暫時沒有改變,不過文科院校的預算增長還是比較明顯。聚焦廣東,兩所部屬高校以“超級項目”驅動發展,表現搶眼:中山大學以175.17億元排名第4位,坐穩了高?!鞍賰|陣營”;華南理工大學以70.98億元排名第20位,未來發展態勢良好。
來源:微信公眾號 青塔
別人的高校:
8所高校進入“百億陣營”
辦學經費的投入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所高校的發展水平。在已經公布的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2019年財務預算中,絕大部分高校2019年的預算數都較2018年有大幅增長,直觀反映了國家加大力度建設“雙一流”大學,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戰略部署。
清華大學今年的年度預算數高達297.21億元,領先幅度驚人,高居高校經費預算榜榜首,這已經是清華第三年預算超200億元??芍^“一騎絕塵”。
浙江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名列第2-6位。今年的高?!鞍賰|陣營”也有所調整,新增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兩所高校,位列第7-8位。
今年一些傳統文科名校的預算增幅比較大。比如,北京師范大學年度預算數從去年的66.12億元增長到81.85億元,增長近16個億,增幅近24%,創該校經費預算歷史新高。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年度預算數從去年的15.97億元增加到了19.57億元。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高校今年預算也有明顯增長。
總體上看,文科高校預算有所增長,但文少理多的格局暫時無法撼動。
高?!板X袋子”怎么管:
事業收入占比增多,教育支出最大
從高?!板X袋子”收入來源看,主要收入來自各類財政撥款、上年結轉、事業收入、其他收入等。各類財政撥款此前一直是高校收入主要來源,但近年來,一些學校的事業收入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事業收入”是指高等學校開展專業業務活動及輔助活動取得的收入,包括教育收費收入和科研事業收入。如清華大學本年收入預算中,非財政撥款性收入164.53億,占收入預算的75.14%,其中事業收入116.11億元,占收入預算的53.03%。浙大事業收入65.67億,占本年收入預算的52.29%。中山大學2019年事業收入達到47.8億元,華南理工大學達到21億元。
高?!板X袋子”用于何處?高校支出一般包括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在這些支出中,教育支出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也最大。如中山大學教育支出高達130.7億元,華南理工大學48億元,占比達到74%和68%。
近年來一直在積極引進人才的高校,在住房保障上做了不少投入,中大在住房保障方面有4.2億元的投入,華工也投入了3.3億元。
廣東高校表現搶眼:
“超級項目”驅動預算維持高水平
有料哥從預算公布數據橫向對比了一下,發現“校區建設”是預算增加的常見途徑。比如天津大學,2017年該校預算達到117億元,2018年下降了30億元,今年又下降6億元,其中的原因是該校新校區啟用之后,土地置換收入及基建項目建設減少,預算也逐漸回落到正常水平。
還有一個途徑就是科研合作。比如同濟大學去年預算暴增60億元,校方解釋是科研經費和校企合作經費大幅增長所致。
中山大學今年的預算比去年增加40.25億元,增長率高達29.83%,足見其發展的迅猛態勢,這與該校近年來不斷上馬的“超級項目”有直接關系。這些“超級項目”都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是轟轟烈烈的“三校區五校園”的建設了,這絕對是中大近年來發展的最大手筆!
本月27日,中山大學官微公布珠海校區建設情況,很多校友驚呼變化“翻天覆地”。2017年10月,中大珠海校區就已經啟動擴容建設,計劃在“十三五”期間投資73億元,在珠海校區建設約106萬平方米的校舍,同時將改造近40萬平方米的市政配套基礎設施。
今年珠海校區將有12個項目竣工,面積近50萬平方米,還有11個項目將陸續動工?!疤烨儆媱潯鄙仙焦?、山頂觀測臺站和科研綜合樓(一期)、大氣科學學院樓、海洋科學學院樓、四號學院樓群、多學科交叉平臺樓、三號學院樓群和院士公寓等都已經初具規模。
大氣科學學院樓效果圖來源:中大官微
大氣科學學院樓建設進度(攝于2019年4月) 來源:中大官微
中山大學發展潛力巨大,未來主要增長點將在深圳校區建設上。去年6月,深圳校區正式啟動建設,一期建設項目總建筑面積129萬多平方米,投資約120億元,主要建筑包括“醫、工、文、理”四大學科組團及圖書館、大禮堂、體育館、生活組團等配套建筑,計劃2020年、2021年分批交付使用。
三號學院樓群效果圖 來源:中大官微
三號學院樓群建設進度(攝于2019年4月) 來源:中大官微
除了校區建設以外,有料哥留意到,科考船和“天琴計劃”等重大科研項目也是中山大學辦學經費保持健康增長的“法寶”。去年9月,中大60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公開招標,預算金額達4.6億元人民幣,該項目已有企業中標并開始實施。
三號學院樓群效果圖 來源:中大官微“天琴計劃”科研綜合樓(一期)效果圖 來源:中大官微
“天琴計劃”科研綜合樓(一期)建設進度 來源:中大官微
“天琴計劃”是以中科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項目帶頭人實施的中國本土重大引力波探測工程,主要分為載荷研究基地、地面模擬裝置、系列實驗衛星和國際大科學計劃四部分。其中,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選址在中大深圳校區,建設總投資預算約為11億元。
談到華南理工大學,就不得不說廣州國際校區建設啦。這個校區來頭不小,是由教育部、廣東省、廣州市和華南理工大學四方共建,采用“中方為主,國際協同”的方式。2018年5月,華工廣州國際校區正式啟動建設。按照計劃,一期工程預計2019年11月30日前完成建設并交付使用,其中宿舍樓、食堂、公共實驗區、智能工程學院、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等區域約26萬平方米將在今年8月20日前交付。
國際校區就得有個“國際范”。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已經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等近20所世界一流大學落實全方位合作計劃,引進各類國際頂尖人才近100人,將重點發展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生命健康、綠色建筑與智慧城市、生態環境等方向,打造10個新工科學院。由此可見,華工未來的發展是相當強勁的哦。
辦學指標亮眼:
兩所高校院士高達35人
有料哥從中大和華工信息公開網了解到,兩校提交的2019年預算報告還披露了學校最新發展指標,這是國家“雙一流大學”建設的成果,也是廣東“雙高”大學(注: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的成果。
中大珠海校區 海洋科學學院樓效果圖 來源:中大官微
據公開信息顯示,兩所高校人才隊伍非?!昂廊A”:中大現有院士(含雙聘)20人,海外高層次人才138人,“長江學者”64人,“杰青”79人,“優青”58人;華工現有全職院士15人,海外高層次人才37人,“長江學者”33人,“杰青”39人,“優青”26人。
兩校的學科實力強,國際聲譽也越來越強:中大有1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僅次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并列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華工著力建設以工見長、理工醫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有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其中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
網絡編輯: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