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迎兩百年來首位“太上天皇”:“上皇”往事與獨特的皇室政治文化
德川家康開創江戶幕府后,索性以立法形式對天皇的職權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只有一項,就是決定年號。此外,這項制度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天子諸蕓能之事、,第一御學問也”,要求一國之君專心搞學術,也是古今奇觀了。
責任編輯:陳斌
德川家康開創江戶幕府后,索性以立法形式對天皇的職權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只有一項,就是決定年號。此外,這項制度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天子諸蕓能之事、,第一御學問也”,要求一國之君專心搞學術,也是古今奇觀了。
這是2017年4月20日,日本明仁天皇(左)和皇后美智子在東京出席活動
今天,日本明仁天皇將退位,日本將迎來兩百年來的第一位“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從身份上講,“上皇”與中國古代皇朝的“太上皇”類似,其出現也是受了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影響。但是,中國歷史上的“太上皇”數量很少,是政治中的異數,而在日本歷史上天皇退位為上皇、上皇出家為法皇,曾經頻繁出現,幾乎成了慣例。這與日本政治史上獨特的“院政”制度有關。
白河院上皇的崛起
平安時代,日本仿唐代中央集權制的皇朝體制逐步崩壞,世代與皇室通婚的外戚勢力藤原氏不斷侵奪皇權。藤原氏不僅把持了律令制正式規定的大量官職,還把總攬政治的權力實體化為律令制之外的兩個職位“攝政”和“關白”,并獨占之。攝政是在天皇年幼或出現女帝時總攬朝政,如中國的周公居攝;而關白則是在天皇成年后,“輔佐”天皇——仿效西漢霍光的“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后奏天子”,其實權與攝政也沒有多大區別。攝政和關白“無縫對接”,對天皇“全方位照顧”,天皇形同傀儡的處境可想而知。
而天皇的宗教身份也造成了政治包袱,祭祀活動占用大把時間,諸多禁忌也限制了天皇的行動。三日一忌,五日一齋,十日一祭,天皇很難有精力去管理政務。直到一位“政治天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