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李小龍遺作」,拍出了歷史上真實的唐人街
很長一段時間里,好萊塢電影中的亞裔面孔,都被惡意丑化成一種“邪惡符號”。
造成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源于一種極端的種族主義理論——“黃禍論”。
而早年前往好萊塢闖蕩的華裔,也一直生活在這種被壓抑、被歧視的境況當中。
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李小龍赴美,才徹底擊破了這一固有偏見。
《猛龍過江》
1973年,他受華納之邀主演電影《龍爭虎斗》,震驚整個世界影壇。
影片在當年拿下了2500萬美元的北美票房,位列北美年度票房前十位,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成為了李小龍從影生涯的巔峰之作。
《龍爭虎斗》
作為功夫片的開創者,李小龍不但給西方觀眾樹立起了一個積極正面、充滿陽剛之氣的華人英雄形象,更將詠春和截拳道推廣至全世界,將“功夫”(kungfu)一詞寫進英語詞典。
從此,中國人徹底擺脫了原來“東亞病夫”的呆板印象。
《精武門》
也正因如此,1973年李小龍的猝然離世,不只是整個華人同胞的損失,更是亞洲乃至世界的損失。
今年,是他離世的第46年,他原名《龍戰士》的手稿被拍成美劇,終于與大眾見面——
《戰士》
Warrior
功夫巨星,是李小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