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傳遞】鞍山:遲來的春天
雖然許多東北人喜歡自稱強悍豪放,但我更傾向于認為,相比多數地方的南方人,作為一個集體,東北人是被特殊歷史塑造成中國最善良而柔弱的一群人。
鞍山現在的春天比以往來得要更晚一些。
鞍山,是我東北要寫的城市當中的最后一站。我抵達這座城市時,這座以污染著稱的工業城市始終在下雨。張生,一位父母均為鞍鋼退休職工的建材店小老板,甚至搓著手為來得不巧的大雨向我抱歉:"不然,你可以看看我們鞍山其實現在還是有藍天白云 的。""以前鞍山市內的花比外邊的花都要早開個十來天。"三十四歲的張生說,他甚至三十歲前就不太記得鞍山什么時候有過藍天白云,如果站在一個叫北臺的地 方,往本溪方向看,可以看到停著一片黑云,黑云下面是本溪。"你看到本溪啥樣,別人以前看我們鞍山就啥樣,鞍山比現在你看到的本溪污染重多了。"張生說。
張生介紹,當年許多人都注意到,由于鞍鋼的緣故,鞍山市內的溫度比周圍高幾度,春天來得比周 圍要早,鞍鋼廠區能活下來的花,花期會比市內那個其他的花又早一點。還好,鞍山曾在一層厚厚的黑云下籠罩了幾十年,甚至有說在衛星上都看不到這座城市,那 是幾年前的事情,否則,這個文章將寫不下去。說實話,我非常擔心鞍山不知道該怎么寫。就城市類型而言,因為我此前寫過的嘉峪關和大慶,都是典型的那種因為一家工廠而興起的城市, 鞍山該是中國這種城市的老祖先。1916年日本人在鞍山修建昭和制鋼所后,才真正有了這座城市。在鞍山這座市區人口200萬的城市,鞍鋼的職工總人數就高 達40萬人,和這嘉峪關和大慶一樣,當地口語中都有一個其他地方所無的一個詞"市政",用以稱呼這個城市非主干企業之外的部分。
鞍山之難寫,還因為它與我此前去過的多數東北城市一樣有驚人的相似性,中國沒有哪個地方的城 市面貌竟然如此單調的一致:一條鐵路將這個城市劃成東西兩個部分,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