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式”扶貧的百色經驗——產業、醫療、教育扶貧模塊化,助力廣西革命老區脫貧攻堅

發自:南方周末

從縣城往南,沿著山谷中新建的柏油路行駛大約20公里后,車子開進了大山之中。

盤山的水泥路九曲十八彎,路面狹窄,僅能容納小型車輛通過,遇到會車,只能在一些稍寬的地方,一輛車盡量靠邊停車,另一輛車小心翼翼地通過。

路邊山壁陡峭,幾成90度。山上巨石遍地,極少喬木,只有石縫里生長著一些灌木,路邊不時閃過的一叢叢竹子,就是山上最高大的植物了。

而在極深而又狹小的山谷中,零星坐落著幾處民房,當地人叫做“屯子”。屯邊幾塊巴掌大的梯田,每層往往只能種一行莊稼。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作登瑤族鄉坡教村。

田東縣是革命老區,轟轟烈烈的百色起義發源于此,當年也是右江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近年來,田東在政策扶持下發展迅速,如今已是“西部百強縣”之一。但是在距縣城20多公里的大山中,還隱藏著很多貧困村,坡教村就是其中之一。

坐落在群山之間的坡教村,全村有239戶900多人,但卻分成了13個自然屯(現在已經有1個屯自然消亡,另有4個屯雖然仍有戶籍人口,但實際上常年無人居?。?,大的屯子幾十戶,小的屯子只有幾戶人家。2017年這里人均年純收入不足4000元,人均年純收入低于3500元的貧苦戶有68戶,是田東縣53個貧困村之一。

吳祠勇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事處的主任科員,然而他近年被提及最多的身份,是坡教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據他介紹,坡教村貧困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資源不足,全村只有905畝土地,人均不足一畝,其中三分之二還是石縫地。

由于石山無法保持水土,也無地下水源,只能在下雨時依靠水池蓄水,遇到干旱少雨時,連當地老鄉的飲用水都很難保障,莊稼更是難以生長。而山谷中的少許平地,在下雨時又會被山洪淹沒,無法種植一般農業作物。過去,全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外出務工。

吳祠勇的思路是“因地制宜”。一年來,他跑了幾次省城,請教了農業專家,結合坡教村的地質特征,積極發展芒果和甘蔗種植等特色農業,覆蓋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超過90%,有效地解決了作物種植問題。

甘蔗豐收了,銷路在何方?吳祠勇一時犯起了躊躇。

作為“三村工程”中“村官”部分的重要一環,吳祠勇的問題也是中國平安的問題。中國平安及時向南華糖業發放了1億元產業扶貧貸款,在當地建起制糖廠,有效解決了甘蔗銷路的問題,現在坡教村的甘蔗種植大戶,每年僅甘蔗種植一項,就可以有三四萬元的收入。搭配其他作物種植、牛羊養殖、農產品深加工等收入來源,脫貧致富就在眼前。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坡教村的貧困人口從68戶銳減為8戶。產業扶貧,讓輸血變為造血,增強貧困地區內在的發展動力,從而真正實現可持續的脫貧。

這僅僅是田東坡教村扶貧的一個片段。這種扶貧模式如同“搭積木”——通過各要素之間的有機組合,把各個版塊整合起來,合力聚積,最終生成能夠改變貧困地區現狀的牢固根基。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許多地區和家庭脫貧工作的夢魘。由于交通、收入和理念等因素,很多村民平時得不到充足的醫療保健?!靶〔】挂豢?,大病回家躺”。而這一抗,很可能將小病拖成了大病,治療花費巨大,導致貧困。

如果能夠在平時注意身體檢查,及早發現疾病的苗頭,及早治療,可能花費少、效果好。這也是坡教村扶貧中重要的一塊“積木”。

中國平安在坡教村捐贈了檢測一體機等醫用器具,并對村醫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大大提高了村衛生室的醫療診斷能力。去年,作登瑤族鄉馱瓜村衛生室的醫生羅妙亮參加了中國平安組織的村醫培訓,接觸到許多前沿醫學知識。在村衛生室里,她頗有感觸地說,“我在鄉村行醫多年,除了醫術要全面,更要講究科學。有了檢測一體機,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此外,配合中國平安在全國投放的移動體檢車和隨車配備的專業醫生團隊,為村民提供巡回免費體檢。這些檢測結果會匯總保存在云端,并同步共享給當地衛健部門,對于衛健部門收集基層醫療信息、合理配置醫療資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習近平同志曾說,“扶貧必扶智”。教育扶貧在助推脫貧攻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更是解決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家庭持久脫貧的根本手段。

中國平安的積木理論同樣體現了這一點——能搭起來根基在產業,能搭多高還要看人才。坡教村的教育環境改善,是整個扶貧計劃的關鍵一環。

為最大化教育資源利用,坡教村與同鄉的平略村集中辦學。坡教村的孩子們平時寄宿在學校,周末回家。校舍由有關部門援建,硬件條件較好,但師資力量十分薄弱,固定教師較少,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不穩定性。

據平略村岜皓小學校長阮張政介紹,全校十幾名教師,要負責包括學前班在內7個班的教學任務,這其中在編教師只有六七人,其余都是來支教的志愿者。志愿者雖然可以給孩子們帶來更多新鮮的知識,但是通常在這里工作最多2年就走了,短的甚至只有一個學期,教學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得不到保障。

要讓孩子們得到持續的優質教育,還需要另辟蹊徑?!凹夹g加素質”,是中國平安的撬動方法。

2018年,中國平安在岜皓小學掛牌田東縣第一所平安智慧小學,為學校裝配了光伏屋頂發電站,保障學校用電,并在四年級教室安裝了遠程直播課堂吊麥系統,這套系統完全運作起來后,岜皓小學的學生們可以同步接收到城市學校的教學內容,并可以進行實時互動,和城市里的同齡人共享同樣的優質教育。

而在百色靖西市,平安在為貧困山區捐建小學的同時,還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知名作家和藝術家,為靖西當地的學生們帶來了別開生面的文學課和藝術課,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也能領略大師的風采,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心中種下美學的種子。

產業、健康和教育,是中國平安“三村建設工程”中最重要的三塊“積木”。利用平安的金融實力、技術能力和經營經驗,幫助貧困地區開展產業建設;同時輸入優質的醫療資源,提升貧困地區群眾的醫療健康水平,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此外,為貧困地區引入優質教育資源,提升下一代綜合素質,有效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三者相輔相成,產業扶貧是一切脫貧工作的基礎,醫療扶貧則著眼于群眾的切實利益,教育扶貧則鞏固脫貧成果、著眼未來發展。同時打通地方資源,實現政企協力,各模塊各司其職,合力脫貧。

據田東縣扶貧辦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全縣18個貧困村實現脫貧摘帽,1616戶6615貧困人口達到脫貧標準,全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2.16% ?!叭骞こ獭钡哪K化扶貧已見成效,然鄉村振興事業任重道遠,“積硅步以至千里”,我們期待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精準扶貧這一偉大的國家戰略中,由小模塊組成大模塊,由一個模塊裂變成多個模塊,共同見證時代進程。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