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黃金年代的譯制片配音演員
“好聲音本身也是一種內容?!迸湟羰恰盎甑脑偎堋薄徊缫徊绲娜艘苍诒弧敖浀洹边@個載體記錄下來,像倉廩堆谷?;虮惺⑺?/blockquote>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楊靜茹
“好聲音本身也是一種內容?!迸湟羰恰盎甑脑偎堋薄徊缫徊绲娜艘苍诒弧敖浀洹边@個載體記錄下來,像倉廩堆谷?;虮惺⑺?/p>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9期)
曹雷(左)和劉風 圖 / 羅俊
無論什么領域,體驗過黃金年代的人和別人不同的是,有一種驕傲、遺憾和困頓帶來的復雜情緒。
促狹鬼
“所以你說‘促狹鬼’要怎么念?!币晃换野最^發的老人從公寓樓里走出來,穿了一件牛仔外套和深色燈芯絨褲子。上海連日多雨,旁邊的高個年輕人給她撐著傘?!耙悄睢甤okaju’(音,江南方言),北方人聽不懂;要是念‘促狹鬼’(普通話),沒人聽得懂,南方人也不懂,北方人也不懂?!?/p>
“是得查查這個到底怎么念?!蹦贻p人應她。他們幾步走到一輛黑色車子旁,收了傘上車。
老人叫曹雷,是上世紀70年代進入上海電影譯制廠(以下簡稱“上譯廠”)的配音演員。如果聽聲音,她是《茜茜公主》中的蘇菲皇太后、《穿普拉達的女王》中的米蘭達、《蒼穹之昂》的慈禧,也是2010版《紅樓夢》中的賈母。
“女王專業戶?!蹦贻p人打趣,他叫劉風,上譯廠副廠長,一張圓臉看起來總是充滿著熱情。
1950年以來,譯制廠將外語片翻譯、配音、混錄然后放送,那些電影構成了國人對外國的想象,“人們就像是突然從一個封閉的黑屋中窺見了從窗外投射進來的一派春光?!?0年代,得益于政治內參片的需要,和一位“集藝術管理、翻譯、導演三大核心能力于一身”的廠長陳敘一的帶領,上譯廠很快集結起第一代演員,并開啟黃金時代。
上譯廠在那時候摸索并保存下一套譯制片的制作流程。當翻譯拿來翻譯好的文本后,需要根據畫面進行初對,電影畫面播放的同時至少有導演、演員、翻譯和口型員在場,其中口型員很關鍵,他們的作用是根據原片演員口型數出一句話中能放多少中文字進去,演員必須經過數口型的訓練。文本的初對會花去一個星期的時間,然后所有演員被叫到一個棚里錄音,經過鑒定、補戲,最后合成:一個月后,一部譯制片便出爐了。
忙的時候大家沒日沒夜干活,一邊吃飯手指還在敲著桌子數口型,晚上洗腳時因為想臺詞忘了脫襪子。有時候在悶熱的夏天錄群戲,要擠過汗涔涔甚至光膀子的人群努力到收音筒前面去,但所有人都樂此不疲,并且在許多年后依舊懷念。
一周后我去拜訪上譯廠前任廠長喬榛。1975年,他進入上譯廠,三年后他參與配音的《尼羅河慘案》正是黃金時代孑遺——上譯廠的老牌配音演員大多出演,“生旦凈末丑齊全”?!爱斈?,我們以此為榮的。我們能從事這樣一個事業,覺得踏入了一個圣殿,從事藝術創造,所以我們誠惶誠恐?!眴涕坏淖蟀脒吺昵耙呀洶c瘓,走路時要借助一根一米長的金屬拐杖。
劉風的車子開到城市北郊高架旁一片工業園改造的文創產業園,里面有一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