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最后的游牧文明
城市在擴張,氣候變化在侵蝕草原,現代性的焦慮四處彌漫,而曾經燦爛的伊朗游牧民族正在掙扎中漸行漸遠
責任編輯:方迎忠 鄭潔
城市在擴張,氣候變化在侵蝕草原,現代性的焦慮四處彌漫,而曾經燦爛的伊朗游牧民族正在掙扎中漸行漸遠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2019年第6期)
在伊朗西南部的扎格羅斯山脈中心,一名巴赫蒂亞里族的婦女正在徒手編織,守望著一群綿羊與山羊,他們將在那里度過冬天
不到一個世紀前,伊朗曾生活著1000萬人,其中500萬人以游牧為生。今天,伊朗人口劇增至8100多萬,其中的游牧人口卻降至150萬,主要集中在伊朗中部和西南部,由巴赫蒂亞里族和卡什加族的部落構成。
這是伊朗近代歷史上兩個重要的民族。在1905至1907年間,巴赫蒂亞里族曾推翻卡扎爾王朝第六任君主的獨裁統治。1925至1941年,伊朗迎來巴列維王朝,禮薩汗當政,他在社會、經濟和政治領域展開廣泛改革,奠定了日后伊朗國家的基礎。
牧民在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