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丹尼索瓦人“現身”青藏高原

在距丹尼索瓦洞穴2400公里、海拔達3200多米的青藏高原白石巖喀斯特洞穴中,科學家再次發現了丹尼索瓦人的蹤跡,這一發現將青藏高原古人類活動時間前推至16萬年前,并為我們揭開丹尼索瓦人神秘面紗的一角。

責任編輯:朱力遠

出土于青藏高原的丹尼索瓦人下頜骨重構圖。 (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9年5月9日《南方周末》)

在距丹尼索瓦洞穴2400公里、海拔達3200多米的青藏高原白石巖喀斯特洞穴中,科學家再次發現了丹尼索瓦人的蹤跡,這一發現將青藏高原古人類活動時間前推至16萬年前,并為我們揭開丹尼索瓦人神秘面紗的一角。

2019年5月2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蘭州大學人類考古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上公布了一則令人震驚的重大考古發現,科學家再次發現了丹尼索瓦人的蹤跡。這一已滅絕的神秘人種,之前只在俄羅斯西伯利亞阿爾泰山脈的丹尼索瓦洞穴出現過,這次卻重現于距丹尼索瓦洞穴2400公里之遙、海拔高達3200多米的青藏高原白石巖喀斯特洞穴中,為我們揭開丹尼索瓦人神秘面紗的一角。

初見天日

參與此項最新研究的國際團隊包括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牛津大學、哥本哈根大學、紐約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其中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是國際人類古遺傳學研究的圣地,正是該研究所的斯萬特·帕博教授等人首次發現和命名了丹尼索瓦人這一新人種。

作為古遺傳學的權威科學家,斯萬特·帕博教授的主要成就是對另一個神秘人種——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進行了深入研究,揭開了圍繞在尼安德特人身上的諸多謎團。1856年,考古學家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市以東12公里的尼安德谷首次發現了一種既不同于現代智人,也有別于直立人的新人種,其顯著特征是體格健壯、腦容量大于現代智人,科學家將其命名為尼安德特人。但是,一百多年以來,科學界在關于尼安德特人在人類分類學上的地位以及與現代智人的關系上爭議不斷。

20世紀90年代末,斯萬特·帕博教授團隊首次從尼安德特人的遺骸中分離出線粒體DNA,隨后又分離出基因組DNA,將分子遺傳學技術全面引入古人類學研究中。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貳東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