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教 | “高考工廠”為何仍有巨大市場?
一個明明錯誤的教育怪胎,不僅沒有人制止,反而卻有巨大的市場,成為部分人趨之若鶩的選擇。這究竟是為什么?
責任編輯:吳筱羽 實習生 李霽 全思凝
2019年4月15日清晨,5:40一聲鈴響,衡水中學高三學生從宿舍樓跑出來,開始這天的跑操。
(本文首發于2019年5月9日《南方周末》)
一個明明錯誤的教育怪胎,不僅沒有人制止,反而卻有巨大的市場,成為部分人趨之若鶩的選擇。這究竟是為什么?
河北省的衡水中學、安徽六安市毛坦廠中學和湖北省黃岡中學,被媒體稱為全國三大“高考工廠”(1),其實何止這三大高考工廠,應該說各省市都有這類以高考出名的“高考工廠”,被各省市樹立的示范性高中,也多是“高考工廠”。這些示范性高中,究竟示范的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多是高升學率,以獲得高考的“狀元”多而出名。這些“業績”是靠什么獲得的呢?它們大多不是靠平等競爭,也不是按照教育規律辦學而取得的,而是由政府配置優質的師資和教學條件形成。這種教育資源的配置,導致我國城鄉教育不均衡,實踐證明,這種按照政府指令而建立的示范學校往往弊大于利,應當采取措施,逐步達到教育資源合理配置,以從根本上實現教育公平的問題。
1998年12月24日,國家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其中第一項內容就是“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提高國民素質”。規劃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要從幼兒抓起,要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和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健康的體質、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求知的欲望?!保?)這就說明,國家教育部是提倡素質教育的,貫徹受教育者德、智、體全面發展,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
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都發跡于1990年代初,那是我國教育上的一個拐點,當時的環境為應試教育卷土重來創造了條件。
衡水中學的“崛起”始于1992年李金池擔任校長時,為了整頓學校紀律,他實行了封閉式的寄宿制,并且一步一步走上了軍事化全封閉的、“無死角”的管理。那么,衡水中學奇跡的秘訣究竟是什么呢?據介紹,它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