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終局之戰》的失敗與成功
《終局之戰》最大的問題不是科學想象力(scientific imagination)不足,而是道德想象力(moral imagination)缺乏。一套可以想象地球一半生物瞬間消失的電影,卻無法想象一個女人不是犧牲者和服務提供商的世界。這是道德想象力的失敗。
責任編輯:劉小磊
《終局之戰》最大的問題不是科學想象力(scientific imagination)不足,而是道德想象力(moral imagination)缺乏。一套可以想象地球一半生物瞬間消失的電影,卻無法想象一個女人不是犧牲者和服務提供商的世界。這是道德想象力的失敗。
勢必成為史上最賣座電影的超級英雄片《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Endgame)不僅瘋魔觀眾,也收服影評人。
美英兩地的優質媒體,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衛報》《泰晤士報》和《紐約客》,對這套電影一致好評。用得最多的形容詞是“精彩”(brilliant)、“動人心弦”(mind-blowing)和“取得巨大的成功”(triumphant)。
這其實不足為奇,影評本來就是評論的小道。最好的評論腦袋用于分析電影是暴殄天物。美國圖書館(Library of America)最近為影評人寶蓮姬爾(Pauline Kael)出版文集,給予她經典的文化地位。這是影評人的輝煌,但即使如此,她也沒法跟寫文化評論的威爾遜(Edmund Wilson)或文學批評的燕卜蓀(William Empson)相提并論。蘇珊·桑塔格是評論家,姬爾是影評人,就是這樣簡單。
美國作家維達爾(Gore Vidal)說過,作為文化商品,好萊塢的電影即使是狗屎垃圾,也有它的法度和完整性 (Hollywood shit has its own integrity)。這個說法,完全適用于《大白鯊》《老千計狀元才》和《沉默的羔羊》這些電影?!督Y局之戰》劇本的問題不在于大話西游,而是在大話西游的同時無法自圓其說。地球的一半生物在彈指之間灰飛煙滅,如此大膽的構想衍生出來的問題竟以“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