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短命的專業:為什么就業市場火熱專業卻撤銷了?
“僵尸專業”“短命專業”被撤銷,體現了當前大學專業設置的痛點。
“僵尸專業”“短命專業”被撤銷,體現了當前大學專業設置的痛點。
這可能是史上最短命的本科專業。教育部近日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在專業撤銷名單上,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專業榜上有名。
這兩個專業2014年剛剛設立,也就是說,它們只存活了一個生命周期——從專業獲批到撤銷剛好4年,剛好夠首屆學生從入學到畢業。
事實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檢索該校招生計劃發現,2014年以來,這兩個專業從來沒有招過生,是兩個“僵尸專業”。這種現象甚至存在于浙江大學這樣的名校。
近五年,為了倒逼教育質量,以及更好適應就業市場,大學本科專業撤銷進入爆發期。2014年前每年不到100個,此后每年撤銷100個以上,2018年更是高達416個。
“僵尸專業”“短命專業”被撤銷,體現了當前大學專業設置的痛點。吊詭的是,那些被撤銷數量最多的專業,反而是就業緊俏的專業,這種錯配從何而來,對大學專業設置有何警示?
被遺忘的專業
“我們在本科階段沒有電子商務這個專業?!?/p>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致電浙江大學招生辦公室詢問時,得到了上述回復。在2018年本科專業撤銷名單上,電子商務赫然在列。
隨后,記者又咨詢了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的工作人員。該人員表示,這個專業已經不招生很久了,連她都差點忘了學院里還有這個專業。
杭州是電子商務之都,浙江大學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公開資料顯示,10多年前,浙大電商專業就設于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兩個學院。2015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研究院花落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并在2018年9月入選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管理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偏重EMBA教學,與阿里巴巴聯系密切。
但現實并沒有想象中光鮮。有觀點認為,由于門檻較低,沒有明確的定位,學習內容廣而不精,理論與現實脫節等原因,電子商務專業愈發受到冷落。據了解,如今浙江大學該專業只在研究生階段招生。
新專業設立并不容易,需要等上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審批。為什么專業批下來卻不招生,變為“僵尸專業”?
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李碩豪認為:“這是因為它招生的條件不夠,比如師資、設備等不足,專業建設的能力太差。再一個原因是,有些專業判斷失誤,設立后已經沒有市場了?!?/p>
一位從事教學管理多年的大學教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些專業就算一直‘僵尸’,學校也不會受到處罰,因為這屬于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專業撤銷與否由學校決定,并報主管部門備案。有些專業即使已不適應現實需求,但行政方面的調整相對滯后,所以干脆懸著?!?/p>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高校設置的專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辦學條件嚴重不足、教學質量低下、就業率過低等情況,高校主管部門須責令有關高校限期整改、暫停招生。而高?,F設專業中連續五年不招生的,原則上按撤銷專業處理。
本科專業撤銷“新高潮”
2018年度撤銷的本科專業數量創下歷年新高。
據報道,2014年以前,高校撤銷的專業數量基本在100個以下。而從2015年開始,高校撤銷數量大幅上升,近五年撤銷專業數量分別為2014年(67個)、2015年(118個)、2016年(149個)、2017年(241個)、2018年(416個)。
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發現,今年撤銷專業最多的學校是中國傳媒大學(15個)、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15個),其次是云南大學(14個)。其中,中國傳媒大學撤銷的專業中,小語種專業居多;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擬撤銷的專業則囊括了不同學科門類。
在今年撤銷專業最多高校前十位中,“雙一流”院校占了4所,分別為中國傳媒大學、云南大學、浙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撤銷專業數均在8個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也開始大量撤銷專業了。2018年,部屬高校共撤銷了45個專業,2017年撤了27個,而2014年才9個。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部屬高校中專業撤銷前三位分別是中國傳媒大學(15個)、江南大學 (10個)、浙江大學(10個)。
在學科門類方面,五年來,13個學科門類合計被撤銷了991個本科專業,工學撤銷的專業數量最多,為267個,其次是理學189個;人文社科類中,藝術學167個、管理學131個、文學82個、教育學61個、法學40個。
高校撤銷專業的原因有很多,如招生困難、就業前景較差、和其他專業定位重合度高等。李碩豪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高校設置和調整專業,應該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辦學條件。不同性質的學校,在專業設置上也應有所差別,不應盲目隨大流。比如研究型大學就不應該設置職業技術屬性太強的專業,還是要偏向于技術含量高、理論厚度強的研究性專業。
有專家提醒,被撤銷的是具體學校的具體專業,并不代表這個專業的整體水平不行。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岳昌君撰文指出,只要該學校某專業的教育質量不能達到一定水平,不管就業市場是否有需求都會被撤銷。
這種錯配體現在數據中,5年來被撤銷最多的專業,卻是就業量很大的專業。
圖/新華社
好就業的差專業?
2018年度被撤銷的本科專業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數量最多,有17所高校將其拿掉。此外,教育技術學(13個)、信息與計算科學(12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11個)也位居前列。
有媒體統計,10年來被撤銷最多的專業分別是:服裝與服飾設計(39個)、信息與計算科學(35個)、會計學(30個)、公共事業管理(28個)和教育技術學(27個)。
麥可思研究院5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會計學專業位居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量首位。
但卻有30所大學撤銷了會計學專業。為何出現這種錯配?“除了培養質量問題,就業市場供需也是原因之一,會計專業在女學生中極受歡迎,就業穩定,收入不錯,所以雖然就業很好,但依舊接受不了全部的畢業生?!币幻蜆I市場調查人士介紹。
還有的專業交叉性特點明顯,面對就業市場反而沒有了優勢。
教育技術學主要培養學校技術人員和信息技術教師,當前教育信息化普及迅速、信息技術科目納入中高考、少兒編程類培訓機構瘋起,就業市場一片紅火。
據陽光高考網數據,目前全國開設此專業的高校有187所,部分高校按數字媒體技術、信息技術教育、教育軟件與知識工程等專業方向培養 ,學科交叉融合性較強。
但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陸亭認為,教育技術學“信息化路向的相對計算機專業太淺,教育學路向則研究邊界不明朗。除了辦出特色的專業點,一些一般的院校存在困惑,因此取消了專業,將教師分流到其他專業?!?/p>
目前互聯網行業成為大學畢業生頭號就業目標,程序員成為高薪崗位,為何大學紛紛撤銷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不懂的人還以為這是個計算機類專業,實際上這屬于數學學科,只有很少的學校會開設計算機課程,學生主要是學數學課程,想當程序員只能靠自學?!币幻搶I的畢業生告訴記者。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原名“計算數學”,后來更名為“計算數學及其應用軟件”,是以信息領域為背景的數學類專業,也有濃重的交叉特點。
隨著行業的發展變化,還有的專業無法適應就業新需求而被淘汰出局,比如被撤銷最多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認為,紡織服裝行業產業鏈長,上下游涉及很多環節,要想辦好服裝和服飾設計專業,僅僅懂得設計相關知識遠遠不夠,還要對上游纖維紗線、面料,下游營銷、管理,特別是對已成趨勢的電商、智能化、信息化有深入了解。
在倪陽生看來,專業的撤銷并不是行業不需要服裝與服飾設計人才,而是需要既懂設計又懂制作、營銷的全方位人才。
上述大學教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專業設置屬于行政管理工作,規制多、不靈活。如果在教育部提供一個指導性的設置框架下,各個學校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進行自主調整,可能更好些?!?/p>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