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冢治蟲、宮崎駿,這些日本動漫大師與中國竟有這樣的淵源
從《大鬧天宮》開始引領亞洲動畫新潮到如今重新崛起,中國動漫走過的道路也是一段中日兩國動漫人相互競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歷史。
始于《大鬧天宮》的互學共進歷程
《大鬧天宮》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制作,萬籟鳴、唐澄執導。1961年起,歷時四年,繪制近十萬張畫稿。1978年公映后享譽海內外,美猴王的形象從此深入人心。
被稱為“中國動畫片之父”的萬籟鳴,在20世紀開創了中國動畫電影的先河。
1941年,萬籟鳴和弟弟萬古蟾一同導演了全亞洲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鐵扇公主》。
當時,日本的手冢治蟲在看到這部動畫長片后,決定放棄醫學走上動畫的道路。他在1952年創作《鐵臂阿童木》轟動日本,并一手開創了日本電視動畫體系,被稱為“日本動漫之父”。
《鐵臂阿童木》也成為中國第一批引進的國外動畫片,伴隨著一代觀眾的成長記憶。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廠長速達:
1979年,日本的五大電影公司與美影廠交流討論中日動畫藝術。手冢治蟲先生創作了一副漫畫,他的阿童木和我們中國的孫悟空并肩在一起,表示中日動畫友好的象征。
中日兩國文明源遠流長
1958年日本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白蛇傳》,就是取材于中國民間傳說許仙與白娘子的故事。宮崎駿看了《白蛇傳》后,立志成為動畫導演。
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中國向日本贈送國寶大熊貓,引起席卷全日本的“熊貓熱”1988年,宮崎駿把熊貓的形象稍加改造,制作了《龍貓》。這些取材于中國元素的日本動漫作品,也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
幾十年來,日本從漫畫到電視動畫,再到動畫衍生品,其發達的動漫產業、完整的商業開發體系,讓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動漫制作國之一。
發展中的中國動漫奇跡
中國的動漫作品,也在不斷吸收和借鑒著日本動漫先進的技術經驗和制作理念。近幾年,中國動漫產業發展迅速,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比前一年增長50余億,其中20億的增長點在動畫電影。
中國的動畫電影如《大圣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等都獲得了良好的票房和口碑。
從第一代動畫導演探索二維動畫,到現在運用最新的計算機動畫三維技術講述中國故事,中國的動漫作品正在越來越受到亞洲其它國家的歡迎,并且在制作上與日本相互交流和借鑒,共同構成了屬于亞洲東方動漫的文化基調。
網絡編輯:貳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