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婦女地位:迷思與真相
中古時期以來形成的中國家庭秩序,婦女的地位其實遠在一般現代人的想象之上。
責任編輯:陳斌
中古時期以來形成的中國家庭秩序,婦女的地位其實遠在一般現代人的想象之上。陳鵬在《中國婚姻史稿》中指出,中國傳統婚姻下“妻之能力,實與夫相表里,故妻得宗攬家政,主持一切,自唐以后,已成慣例”;“兒媳受姑命,主家政,夫雖在,仍不敢奪其權,母權之重,觀此可知。而妻主家政之能力,亦可想見。妻既統理家政,固有獨立處理家產之權”。
對于許多人來說,中國古代婦女只是和纏足、貞節牌坊聯系在一起,總之一片黑暗。但實際上,真實歷史的情況要復雜得多,古代婦女的身份地位在不同時代和文化背景下的差異很大,一般情況下并非五四話語中描述和想象的狀況。
商代女領主婦好與婦妌
殷周時代,多有女貴族、女領主活躍于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如著名的商代婦好,一條典賓卜辭記載婦好從自己的封地上提供了三千人的武力。婦好是女領主,有自己的封地、財產、封臣及武力,并率領軍隊出征,她不是商王的奴仆,而更類似合作伙伴。另外一位女領主婦妌,也是有自己封地和臣民的,如典賓卜辭記載“婦妌不受年”(《合集》9756)、“婦妌不其受黍年”(《合集》9607),是占卜向神靈詢問,婦妌領地上的農作物是否能獲得豐收。此外,甲骨卜辭中還有其他一些被稱為“婦”的女領主,如婦龐有封地叫“龐田”,還有婦良、婦杏、婦杞、婦喜、婦息等女領主,王卜辭中多有她們向朝廷進貢財物的記錄,表明這些女領主各有自己的領地,并享有經濟管理之權。在甲骨卜辭中,往往將這些女封君、女貴族統稱為“多婦”,僅武丁時期的這些女領主就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胡厚宣:《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第97頁)。
周代青銅器銘文中的女封君、女貴族
周代的青銅器銘文中也多有女封君、女貴族治理領地、管理封臣的記錄,如《令簋》等器中就記載了“王姜”對臣下賞賜貝、臣、田、裘等;《季姬方尊》銘文中,記載女領主“王母”被稱為“君”,管理臣屬宰,并賞賜給女兒季姬土地、人口、馬牛、糧食等;《螨鼎》也記載,女君“任氏”被家臣稱為“皇君”,賞賜給家臣人口?,h生諸器中也有婦女“君氏”掌管召氏宗族;《次尊》銘文記載女領主公姞命令一個叫“次”的封臣“司田人”,即管理自己領地上農業,并且賞賜給他馬、裘衣;《邢姜太宰己簋》記載女領主邢姜有自己的太宰,顯然是屬于自己的封臣。
1975年在陜西扶風出土的一件周代銅簋銘文記載,某貴族率領師氏攻擊戎胡,該貴族的“文母”也參與了這次戰爭,“很可能是一位出眾的女將軍”(呂文郁:《周代的采邑制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第39頁)?!墩撜Z?泰伯》中周武王說自己有十位能臣,其中一位是“婦人”,也就是王后女君。西周王后,也掌管王室的工業和武器生產(沈長云:《金文所見西周王室經濟》,自《上古史探研》,中華書局,2002年,第200—202頁)。不但西周王后參與治國和管理,諸侯國君的夫人也參與治理,如《晉姜鼎》銘文記載,晉文侯的夫人晉姜及其姑媽——晉穆侯的夫人——都曾經“君晉邦”,即擔任晉國的治理者,具有“君”的身份以“治我萬民”,她們沒有閑暇逸樂,而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校對:胡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