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食品安全高峰論壇:如何創新監管,讓人吃得放心?

鑒于單一合格率指標評價的局限性,近年來,國內外陸續開展了對食品安全狀況綜合評價的研究。

責任編輯:何海寧

會議現場。 (資料圖/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學家曾光提醒,除了食品安全類疾病,“國內食源性疾病還面臨營養類疾病防控的挑戰”。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羅云波建議,農業和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明確食品安全管理的責任劃分,建立協調機制,以避免遇事扯皮。

鑒于單一合格率指標評價的局限性,近年來,國內外陸續開展了對食品安全狀況綜合評價的研究。

食品工業如何守住安全底線,同時提升公眾的營養水平?如何精細化識別食品安全風險?如何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提升監管效能?

2019年5月9日,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安全暨產業發展峰會在江蘇淮安舉行。監管部門、國內外專家學者、大型食品企業負責人圍繞“品質食品,安全共享”主題,聚焦食品安全治理與創新中的熱點、痛點,共同探討“吃”這件大事。

峰會上,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副司長楊玉蘭致辭。"食品安全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形成社會各方良性互動、理性制衡、有序參與、有力監督的社會共治格局。"楊玉蘭說。

食源性疾病防控面臨雙重挑戰

20世紀80年代上海因生吃毛蚶造成30萬人感染甲肝、2008年三聚氰胺導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