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冰與火: 市場廣闊 魚龍混雜 獵奇為主
基因檢測從臨床擴展到了消費應用。消費級基因檢測(DTC)是指在沒有醫療人員參與的情況下,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的體外診斷產品。
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2019年2月給出的評估,目前有超過2600萬消費者接受了針對祖源、健康等的消費級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從臨床擴展到了消費應用。消費級基因檢測(DTC)是指在沒有醫療人員參與的情況下,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的體外診斷產品。
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在2019年2月給出的評估,目前有超過2600萬消費者接受了針對祖源、健康等的消費級基因檢測。
“消費級基因檢測約出現在2007年,以23andMe為代表,過去三年,業務量爆炸性增長?!比涨?,在杭州舉行的2019 Illumina 中國消費級基因檢測行業峰會上,Illumina全球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Mark Van Oene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指出,“中國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發展比美國晚三四年,因為人口眾多,規模和體量都很大。未來三年估計全球DTC基因檢測的消費者會到5000萬?!?/p>
目前美國已有一批DTC公司,如23andMe、Ancestry、Helix和Human Longevity等。2013年后,中國也開始誕生此類公司,如23魔方、微基因、水母基因、美因基因等。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在的消費級基因公司超過200家。
但DTC基因檢測比臨床和科研基因檢測市場更加魚龍混雜。檢測公司更多是從營銷和渠道上競爭,其發展面臨監管不到位、無效、價格混亂、數據解讀能力弱、應用場景單一等問題。
從祖源到寵物
2月19日,貝瑞基因與Prenetics Limited投資成立“圓基因”(Circle DNA)完成主要管理團隊組建,前谷歌中國戰略合作總經理嚴峻出任CEO。
貝瑞基因在2018年年報里說,投資圓基因“是公司嘗試進入消費級基因檢測領域,實現基因檢測產業鏈向下游合理延伸的一次戰略布局?!?/p>
2018年6月26日,23魔方發布降價公告,從499元降至299元。
這兩個事件可以看作是DTC基因檢測發展的兩個驅動因素:應用場景和價格。
在美國,祖源分析非常受歡迎。根據NIH數據,DTC產品主要包括疾病風險和健康;族源或家譜;親屬測試;以及生活方式如營養、減肥、護膚、睡眠,甚至葡萄酒偏好等。
剛上任不久的Illumina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現在美國開始開展寵物基因檢測,國內也跟得很快,有兩個引爆市場的因素:價格和應用?!?/p>
根據Nature在2018年8月的數據,全球至少有數十家試驗機構和企業正在銷售寵物基因檢測產品。如對于一些“身世不明”的寵物,基因檢測可以幫助識別寵物品系和血統;對于患病寵物,尤其是針對一些遺傳病,可以識別致病基因,輔助診斷和治療;幫助犬舍進行優質品種的育種研究。
魚龍混雜
但美國FDA提示,由于對此類服務和產品監管很少,在進行檢測之前評估可用服務的質量非常重要。
李慶表示,“對于基因檢測方面的市場教育非常重要,整個行業也會得以發展?!?/p>
火石研究院高級行業分析師魏洪澤認為,消費級基因測序市場存在諸多問題,如用戶認識局限,消費者往往會過度評價。
目前市場上可以進行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公司五花八門。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魏洪澤表示,“消費級基因檢測多以低通量為主,主要方法有PCR、基因芯片,檢測每個位點的價格平攤下來只有幾毛錢、幾分錢甚至更低。但對大眾還很陌生,很多公司不具備檢測能力,而是層層轉包?!?/p>
行業口碑參差不齊。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場監督,對基因檢測的夸大宣傳、虛假宣傳,會讓消費者不信任。大多數公司對于后續數據解讀能力欠缺。
監管政策不完善。國內還沒有明確規范消費級基因檢測,不少基因檢測公司與醫療機構合作,“灰色運行”,檢測公司可以得到訂單、積累數據,推薦患者下單的醫生則獲得用藥指導依據、科研數據、銷售提成。
以美國為例,有些DTC基因檢測產品有FDA監管,但大部分沒有。2017年4月6日,FDA首次批準了23andMe產品,可測試10種疾病,包括帕金森、阿爾茨海默、早發性原發性肌張力障礙等,旨在向消費者提供遺傳風險信息。除了存在某些遺傳變異外,還有許多因素促成健康狀況的發展,包括環境和生活方式等。
此后FDA又批準了數款DTC產品,但同時提示相關風險包括假陽性結果,測試結果不應用于診斷或告知治療決策。
此外,在應用場景過于單一,魏洪澤認為,目前消費級基因檢測主要開展項目為祖源分析、遺傳風險、遺傳特質等,無法提供和醫療檢測類似的檢測報告。往往是消費者的好奇和娛樂行為,消費級基因檢測市場帶來的價值目前極其有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