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時代閱讀魯迅的年輕人
名人效應體現在網絡流行的各種真真假假的魯迅語錄。文化工作者、魯迅之孫周令飛回應南方周末記者:人們不過是借此“刷存在、訴心聲、耍個性、玩幽默”,大可不必求全責備。
責任編輯:宋宇
2016年的一份大數據報告顯示,24歲至30歲年齡段的讀者對魯迅的關注度明顯高于其他年齡層。逝世83年后的今天,魯迅仍擁有數量龐大的青年讀者。圖為李以泰版畫作品。
(本文首發于2019年5月16日《南方周末》)
名人效應體現在網絡流行的各種真真假假的魯迅語錄。文化工作者、魯迅之孫周令飛回應南方周末記者:人們不過是借此“刷存在、訴心聲、耍個性、玩幽默”,大可不必求全責備。
北京魯迅博物館(下稱魯博)突然上了“熱搜”。2019年5月5日起,為驗證各種“魯迅名言”是否真實,眾多網友涌入博物館網頁上的魯迅著作全編在線檢索系統,系統隨即一度崩潰。新媒體編輯黃泓心生好奇,試了很多次,只有兩次可以成功檢索。
黃泓平素用Kindle讀電子版《魯迅全集》,檢索便利,魯博的系統倒是頭一次聽說。有媒體稱,僅5月7日上半天的訪問量就高達870萬次。
檢索系統一朝出名,其實歷史相當悠久。一位不愿具名的博物館工作人員說,其研發始于1980年代,1989年通過驗收?!澳菚r候還是dos系統,286(電腦)的時候開發的?!痹摴ぷ魅藛T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電腦和互聯網尚未普及,檢索系統是單機版。
2007年,魯博將這套系統改造升級,架設在剛剛建立的官方網站上,位于“學術研究”子菜單內,并不起眼。魯迅著作全編、譯作全編和《魯迅研究月刊》三個子系統,囊括了當時已知的魯迅譯文和最新研究成果。
魯博正組織專家討論升級改造,希望原本為研究人員開發的系統能服務更廣泛的群體,徹底改造還需時日。它的意外走紅則始于微博。
一位微博網友為查證一句話是否出自魯迅,從而發現了魯博的檢索系統,又將這個發現“投稿”給另一位博主。一位粉絲超過400萬的科普博主以“魯迅說過的話大搜索”為由轉發這條微博,迅速引發關注,相關的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1.3億。
那位接到“投稿”的博主轉天才意識到,自己發出的消息居然這么受關注。2017年就有教育博主發微博介紹這套檢索系統,但并未引發波瀾。實際上,2016年,今日頭條發布的魯迅文學大數據報告顯示,單今日頭條與魯迅相關的文章閱讀量就高達4.4億。
“在中國大陸,你只要受過小學中學教育,課本跟你的教師教材、課外讀物里邊,一定有魯迅的作品跟魯迅的影響?!蹦暇┐髮W文學院教授吳俊說。他認為魯迅的作品如同《紅樓夢》,作為經典和權威已經進入當代知識領域和日常文化生活,大眾即便沒看過原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