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再談父親與侵華戰爭
1955年前后的一天,村上春樹與父親從位于西宮夙川的家出發,父親騎著自行車,村上春樹坐在后座上,手里抱著一只似乎已懷孕的母貓。
責任編輯:邢人儼
1957年9月,8歲的村上春樹在西宮市夙川的自家庭院中。
(本文首發于2019年5月16日《南方周末》)
1955年前后的一天,村上春樹與父親從位于西宮夙川的家出發,父親騎著自行車,村上春樹坐在后座上,手里抱著一只似乎已懷孕的母貓。
他們來到兩公里外的神戶海邊防風林,將貓扔在了那里。但他們回到家,卻發現那只被遺棄的母貓已經先一步回家了,豎起尾巴喵喵叫。父親呆住了,隨即露出由衷欽佩的神情。
很多年后,村上春樹才理解父親當時的神情——被遺棄又重新找到家。
村上春樹的父親村上千秋是家里的次子,兒時即被送到奈良的一家寺院出家學佛。盡管村上千秋后來因健康問題被接回京都,但這段經歷成了父親的一個心結。
在日本雜志《文藝春秋》2019年6月刊上,村上春樹發表了《棄貓——提起父親時我要講的事》(以下簡稱《棄貓》)一文,以棄貓的故事,引出父親所遭受的兩次心靈創傷——童年時被遺棄以及青年時代參加侵華戰爭。
這并非村上第一次在大眾媒體上談論父親的過往。早在1996年,村上春樹在接受荷蘭作家伊恩·布魯瑪采訪時就曾提及,盡管父親毫發無損地回到了日本,但戰場上的可怕回憶糾纏著父親的余生。
1998年,村上春樹接受采訪時也流露過遺憾之情:“他的人生因為那次戰爭而有很大改變,小時候父親雖然絕口不提戰爭的事,但他常常講中國的風土民情?!?/p>
2009年,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獎的獲獎演講上,再次提到父親的影響:“我父親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