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育女 | “不善交往”的男孩,與一場25分鐘的痛哭
每個人成長的路途中都必然要經歷孤獨,永遠處于群體中的男孩,要么沒有個性或獨立的思想,要么沒有走向獨立或成熟。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責任編輯:溫翠玲
編者按:養兒育女,許多時候都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漫長的路上前行。為人父母師長的你,沿途經過了多少風景,領悟了什么道理,歡迎來信分享。
每個人成長的路途中都必然要經歷孤獨,永遠處于群體中的男孩,要么沒有個性或獨立的思想,要么沒有走向獨立或成熟。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孩子們在校園里玩游戲(圖文無關)。
金箍棒(我私底下對外甥的稱呼)的老師打來電話說:金箍棒現在人緣很差,因為愛吹牛、浮夸,同學都不愿意和他玩,換座位的時候甚至沒有同學愿意和他坐;而他自己,常常獨來獨往,活在自己的世界。
我和姐姐大吃一驚。金箍棒小學畢業時主動寫了一篇關于班主任的文章,那篇文章把老師感動得每讀一次就流一次淚,這樣的孩子,才讀了一個學期的初一,居然成了不善交往的人。我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即決定去一趟學校。
下課鈴響,金箍棒一步一步地朝我們走來,雖然脊背挺直,但仍顯得瘦弱而單薄。陽光下的這個穿著白色襯衫和黑色運動褲的少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