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作家沒有前一代的深度了——聶華苓專訪
“我從來不涉及政治,可是政治好像一直纏著我,因為政治我才去了臺灣,因為政治我去了美國,后來因為政治我又回來,被臺灣罵成親匪”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孔任遠 王治壽
我從來不涉及政治,可是政治好像一直纏著我
“今天幾代的作家都在這兒,真是很激動。”83歲的聶華苓說,“我活過了20世紀,我從來不涉及政治,可是政治好像一直纏著我,政治真是對我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政治我才去了臺灣,因為政治我去了美國,后來因為政治我又回來,被臺灣罵成親匪。這本書是我對于20世紀一個時代的記憶。”
7月20日,聶華苓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
丁玲講話很政治性,蘇珊·桑塔格看上去自由
南方周末:1981年的 “國際寫作計劃”中,有兩位女性作家引人矚目,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還有中國作家丁玲,當時您見到的丁玲是什么樣的?
聶華苓:1981年我們請丁玲來愛荷華。當時她患有乳腺癌,剛做過手術。之前,中國作家協會邀請我們到中國,他們問我有什么要求,我就提出想見丁玲,說丁玲正在醫院。丁玲知道我們要來,給我寫了一封信,這封信現在還在我家里——她說她等待這一天很久了,很高興。去的那天我們給她買花,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家花店。我們帶了一籃花去醫院,一見到丁玲,想到她受了那么多苦,我和安格爾都流淚了——那時候我們總是會流淚。
丁玲反而笑呵呵地說沒有什么,那時她剛從“牛棚”解放出來,不需要再被隔離了。她的性格很天真,安格爾開個玩笑,她就大笑,我說一個美帝,一個共產黨,都那么開心。她說有個愿望,想去看看美國。我們說好,一定要請她來。1981年她就受到邀請來到愛荷華,丁玲很好玩,對什么都感到新鮮,像個天真的小女孩。她之前獲過斯大林文學獎,應該去過莫斯科,不過沒有去過西方,西方世界對她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她住在“五月花”公寓,離我們家很近,沒事的時候她跟陳明散步過來。她跟安格爾之間都很友好,我做他們的翻譯,丁玲是真性情人,她很少防備什么,生活中完全是放松的狀態。
南方周末:通常丁玲被描述成一個舉止刻板思想僵化的文藝領導者的形象,蘇珊·桑塔格被稱為&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