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日記解讀:“你今天記的東西讓人看到會有麻煩”

蔣介石日記的史料價值到底有多高?他的日記到底是寫給別人看的還是寫給自己看的?

責任編輯:劉小磊

蔣介石日記開放之后,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楊天石曾四赴胡佛研究院。在楊天石的印象中,去胡佛讀蔣日記的學者,并不是傳說中的“如過江之鯽”,而是“屈指可數”。“‘胡佛’本來讀者就不多,很多時候只有兩三個人,甚至只有一個人在那里閱覽”。盡管如此,蔣的日記還是受到了特別的關注。“兩年以來,胡佛檔案館里讀者最多的還是蔣的日記。其他檔案讀之前都要填申請表。蔣介石的日記就放在柜臺管理員的身后,你跟他說我要看1943年5月的,他一轉身,一分鐘不到就取出來了。”楊天石說。

蔣日記開放之后,楊天石所在的近代史所大約有10人次到了“胡佛”。近代史所的前所長、社科院學部委員張海鵬是其中之一。2006年3月,他和楊天石同時踏入胡佛檔案館的大門。張海鵬在胡佛檔案館待了5個星期,第一個星期讀國民黨改革委員會(蔣介石赴臺之后一手創辦的改組國民黨以求自新的機構)的資料,剩下四個星期專攻蔣介石日記,抄錄了30萬字。

7月1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胡佛研院所和復旦大學的學者在北京座談他們依據最新資料得出的對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新局面。

蔣日記“在歷史大勢上沒提供新東西”
“抄日記”是近代史所每個到胡佛翻閱蔣介石檔案的研究人員共同的任務。抄回來的日記,在小范圍傳閱。

有賴這些筆跡各異的抄本,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金沖及幾乎把蔣介石從1919年到1949年的日記都讀完了。

金沖及主要的工作是研究共產黨的歷史,但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共產黨的歷史常常跟國民黨的歷史交織在一起。通過蔣介石的日記,金沖及讀到一個他以前所不知道的蔣介石。

1932年是民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年,金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