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沒那么難
中國制造之前是日本制造,日本制造之前是美國制造,相形之下,能夠用來概括中國制造的令人信服的東西還遠遠不夠。
責任編輯:余力
編者按:中國制造的成年禮
任何一個在最近幾年去過美國本土的沃爾瑪或宜家的人都會在那里真切地感受到“中國制造”的力量,憑感覺,那里總有大約70%的商品來自中國。
2007年,一本名為《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的書先后在美中兩國暢銷,作者薩拉是一位中產階級家庭的主婦,前商業記者。她在2005年做了個實驗——全年不用中國貨,結果一家人的生活變得一團糟,“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沒有勇氣再嘗試這種日子。”面對10美元一雙的中國童鞋和60美元一雙的意大利童鞋,她不得不承認,“價格最終總是戰勝我們的價值觀。我們根本無法拒絕中國出售的產品。”
憑借價格利器,中國制造在十幾年間席卷世界,尤其最近五六年,“世界工廠”的地位已經無可置疑、無法捍動——目前,全世界70%的鞋和玩具,50%以上的PC、手機、彩電、空調,40%的紡織品都在中國生產。
但是,去年以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