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秉性如花
墨爾本就是個花園城市啊,1994年之前,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車牌可是“Victoria the garden state(維多利亞花園之州)”呢?;▓@城市也有著花一樣的秉性:順應天時、寵辱不驚、善于吸納也樂為分享。
責任編輯:楊嘉敏
亞拉河谷是墨爾本人的后花園,原住民稱之為“霧影之地”,著實得其神韻。
(本文首發于2019年5月23日《南方周末》)
連續7年獲《經濟學人》周刊評選為世界最宜居城市,哪怕2018年被維也納趕超屈居第二,位于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墨爾本就像個三好學生,樣樣俱佳。和現在流行的賽博朋克感城市相比,墨爾本也許缺乏凌厲的個性,但我們都知道,做一個“三好學生”不容易,長期穩坐“最佳三好學生”的寶座就更不容易了。
當春風夾著花卉的甘香吹來,啊嚏!我打了個響亮的噴嚏,心里嘟囔著這一年一度的花粉癥又要肆虐了。抱怨歸抱怨,窗外春光明媚,院子里的紫藤、街區小道上藍花楹都在盛開,在一片柔和的紫藍色籠罩下,尋常的院落街道也有了幾分如夢境一般的不真實。
墨爾本就是個花園城市啊,1994年之前,墨爾本所在的維多利亞州車牌可是“Victoria the garden state(維多利亞花園之州)”呢?;▓@城市也有著花一樣的秉性:順應天時、寵辱不驚、善于吸納也樂為分享。
看來每個墨爾本人花粉癥噴嚏的背后都有著同一個美麗的原因,這個原因要追溯到十九世紀初期英國殖民者對墨爾本的規劃。
亞拉河谷的葡萄園。
寵辱不驚
傳統意義上的墨爾本指的是澳洲大陸最南端亞拉河臨近出???、菲利浦港灣一帶的河谷地區。規劃于1837年,當時的總督Richard Bourke和城市規劃師Robert Hoddle非常有遠見,他們一改歐洲大城市主干道南北走向的慣例,設定了四條與亞拉河平行的大街,這就是時至今日市中心最繁華的弗林德斯大街(Flinders Street)、柯林斯大街(Collins Street)、伯克大街(Bourke Street)、朗斯黛爾大街(Lonsdale Street)。街與街之間貫穿著窄窄的巷,交織成一個工整的市中心網絡,網絡的外圍以及亞拉河兩岸預留了大片空地。
隨著1850年代淘金潮的到來,墨爾本創造出大量的財富,史稱“非凡的墨爾本”。1880年代的墨爾本是英帝國除倫敦之外的第一大城市,電燈取代了煤氣街燈,商業中心柯林斯大街響起了電話鈴,居民用上了自來水和煤氣,有軌電車在市區運行,鐵路延伸至遠郊。
也是在這個時期,預留在市中心周邊的大片土地紛紛建成了供市民休閑的綠地,以菲茨羅伊花園(Fitzroy Gardens)為代表的城市花園,還有弗拉格斯塔夫花園、財政部花園、卡爾頓花園、亞歷山大花園以及王國花園(Flagstaff,Treasury,Carlton and Alexandra Gardens and the Domain)把墨爾本裝點得端莊典雅但又生氣勃勃,人稱“花園之城”。
這眾多的花園中,數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最有“面子”了??梢杂谩盎始摇倍?,自然是經過英皇的欽點,更難能可貴的是,占地38公頃的植物園毗鄰CBD,從弗林德斯街車站往南走,踱過亞拉河上的橋,遇見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 過馬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杜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