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環保督察三年收官,最難啃骨頭居然是這三類

通過270起通報案例分析發現,環境破壞主要有三大類型:保護區或其他生態敏感區內違規開發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不足;礦渣等工業固廢處置不當。

按照通報所涉政府級別而言,地市一級的部門被通報最多,有104個,縣區級政府部門被通報的有58個,省級政府部門被通報的有7個。

一位汾渭平原地區的生態環境局局長把全國環境治理好的案例比作“黃岡題庫”,“用黃岡的題來考我們,自然就知道怎么考了,答卷成績也好了?!?/blockquote>

責任編輯:汪韜

通過270起通報案例分析發現,環境破壞主要有三大類型:保護區或其他生態敏感區內違規開發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不足;礦渣等工業固廢處置不當。

按照通報所涉政府級別而言,地市一級的部門被通報最多,有104個,縣區級政府部門被通報的有58個,省級政府部門被通報的有7個。

一位汾渭平原地區的生態環境局局長把全國環境治理好的案例比作“黃岡題庫”,“用黃岡的題來考我們,自然就知道怎么考了,答卷成績也好了?!?/p>

“文件造假怎樣才不會被發現?”2019年5月1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了一篇硬核“攻略”:假文件也要記得蓋真公章,別抄網上的,不要迷信AI(人工智能),不要依賴下屬……

這篇技術帖看似詼諧幽默,實則反諷了地方政府文件造假的行為,活生生的案例來自2019年5月以來,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的通報:

遼寧省綏中縣文件造假致使同一個文號匹配兩個完全不同的文件,湖南省沅江市畜牧水產局在偽造文件上用的公章是用掃描的假章,吉林省吉林市2018年9月30日印發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方案,卻要求各縣區7月底前完成相應工作……

這輪通報也意味著歷時三年多的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全面收官,不過,從瀘州老窖釀酒廠污水直排,到中糧下屬企業保護區內養豬,污水直排、礦區污染、保護區破壞等問題依然觸目驚心。

瀘州老窖污水處理站生化池漂滿死泥。 (生態環境部/圖)

根據督察組對10個省份的反饋內容,南方周末記者梳理出約270起被通報案例。環保風暴刮了三年,還剩下哪些“硬骨頭”?地方為何屢教不改?

三大“硬骨頭”

根據南方周末記者梳理,10個省份近期被通報的案例中,環境破壞問題最多的類型是保護區或其他生態敏感區內違規開發建設,共計43起;城鎮污水處理廠和管網的建設不足,以40起位居第二;礦渣等工業固廢處置不當位居第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貳東深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