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3.5億“紅包”的理想與現實

東莞市政府吃了一回“螃蟹”:向1.22萬低收入戶籍人口發放1000元臨時補助。這種應對通脹的臨時措施在發達國家常見,但在中國內地還是首次。

責任編輯:李梁 實習生 榮婷

從1.2億到3.5億
“超出很正常,很正常。”張順全淡定地說。

超出6月22日低保邊緣戶的統計截止日期已有1個月,廣東省東莞市民政局救災救濟科科長張順全辦公桌上卻只有17個鎮區的數據,還有半個東莞沒有上報。

“7月底就能報完。預計可能不到4億,三四個億吧。”張順全慢條斯理地說,與外界輿論創造的緊迫氣氛截然相反。

5月底,東莞市政府吃了一回“螃蟹”:向1.22萬低收入戶籍人口發放1000元臨時補助。這種應對通脹的臨時措施在發達國家常見,但在中國內地還是首次。

一時間東莞成了媒體聚焦地,甚至引起了中央的關注。然而好事多磨,低保邊緣戶的認定成了瓶頸,領“紅包”的人數劇增到16萬多,這個“大紅包”從最開始的1.2億變成了3.5億元,幾乎是預定的3倍。

與媒體輿論重點關注的期限、金額不同,張順全更愿意強調在低保邊緣戶的認定上“不能錯,不能漏”。無論是民政局還是財政局,都表示最終金額不成問題。

“資金沒有問題,只要符合標準就發。”市財政局局長詹文光說。

東莞市政府的底氣來自不俗的財政收入。2007年達到539.5億元,比上年增收133億元。據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公務員工資還在用2006年的財政預算。

幾乎所有的官員都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今年上半年經濟的關鍵詞之一就是“物價上漲”,廣東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了7.5%,民生問題更加凸顯在政府面前。

有時政觀察家更愿意把“東莞紅包”看成是“珠三角乃至中國民生改革中一只待解剖的麻雀”,它的爭議和破題正折射了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之路。

“天上掉餡餅”
財政“紅包”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源于今年“兩會”期間上海市政協委員刑普&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