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職場 | 當校園意外傷害發生后,看家長眾生相
部分家長能爽快地承擔保險賠付之外的醫藥費,更多的達不成一致而耗時費力。意外傷害發生后,如果家長能換位思考,達成一致的可能性就會大些。
責任編輯:溫翠玲
學生正在教室里上課(圖文無關)。
部分家長能爽快地承擔保險賠付之外的醫藥費,更多的達不成一致而耗時費力。意外傷害發生后,如果家長能換位思考,達成一致的可能性就會大些。
每個學期,我所任教的班內總會發生幾起意外傷害事故。起因大同小異,不外乎課間活動時的不慎磕碰,體育課的意外摔倒,或者同學間的打打鬧鬧;結果也往往相似,要么手骨折了,要么腳骨折了,要么牙齒磕斷了。雖然這些事故的起因和因此造成的傷害差不多,但當事人家長的態度、處理方式卻頗為不同。
四年前,我教六年級,是班級的副班主任。那時,我們教室在三樓,上面還有一層樓,但空著,沒有安裝監控錄像。
一天中午,我班的小晨和幾個男生(包括同在三樓的隔壁班的小嘉同學)在四樓走廊玩,玩著玩著,上課鈴響了,他們一聽到鈴聲,趕緊順著樓梯往樓下跑。意外就在這時發生了!小晨和小嘉撞在一起,小嘉被撞后一個趔趄,踩空了樓梯,翻了下去,右手一撐,直接手掌骨粉碎性骨折!
趕快送醫院,通知家長,報告校長。一陣忙亂后,校長在第一時間請兩位班主任和一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 校對:胡曉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