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一個會呼吸的肺
美國科學家利用一種叫做投影立體光刻的3D生物打印技術,制作出一個具有多血管網絡、具備“呼吸”功能的小型3D打印肺臟模型。這一重大突破對于研發可供移植的3D打印器官具有非凡的意義。
責任編輯:朱力遠
美國科學家利用一種叫做投影立體光刻的3D生物打印技術,制作出一個具有多血管網絡、具備“呼吸”功能的小型3D打印肺臟模型。這一重大突破對于研發可供移植的3D打印器官具有非凡的意義。
登上《科學》雜志封面的3D打印肺泡模型。
(本文首發于2019年5月30日《南方周末》)
器官移植是20世紀以來最偉大的醫學成就之一,但是器官供體嚴重短缺是全球性難題??茖W家開發出一種基于患者自身細胞的人體器官3D打印技術,為苦苦等待器官供體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近日,美國賴斯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3D生物打印技術,成功打印出第一個具備“呼吸”功能的3D肺臟模型,成為近年來如火如荼的3D生物打印研究領域最令人矚目的進展,將來患者甚至可以定制完全與自己匹配的3D打印器官。
3D打印技術帶來希望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器官移植技術日益成熟,挽救了全球數以百萬計患者的生命。據美國器官捐獻網站統計,2018年美國共開展器官移植3.65萬例,而每年等待器官移植供體的患者多達12萬,器官短缺較為嚴重,每天大約有20人在等待器官過程中死亡。我國是世界上器官捐獻和開展器官移植數量第二多的國家,2018年共完成器官移植2萬余例,但是我國每年約有30萬器官衰竭患者需要進行器官移植,因此器官供體缺口更大。3D生物打印技術為那些長時間等待器官供體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
3D生物打印技術是利用計算機模擬技術,參考真實組織器官的結構,通過3D生物打印設備,像噴墨打印機打印紙張一樣,將可降解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非生物材料批量制作成具有三維立體結構的細胞腳手架,然后讓某些細胞在腳手架上生長并融合成組織或器官,再將細胞腳手架的非生物材料沖洗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貳東深